■姬国庆
4年前,新乡姑娘张海林遭遇家庭变故,急需一大笔资金。刚上班的她没有办法,在微信圈里向300人借钱,每人1000元,多了拒收,少了不借,一个晚上获得300人的信任,借到了30万。她许诺5年还清,结果只用了3年时间,就还完了所有的借款,尽管一些人早就忘记了借钱给她。(《平原晚报》2019年3月13日A07版报道)
现在可以看到,大家关注张海林的焦点是她信守承诺还钱。然而,我们认为这条新闻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新闻点值得解读,当年,张海林为啥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300人的信任?
试问大家,如果遇到困难,像张海林那样发到微信朋友圈向300人借钱30万元,并且也作出同样的还钱承诺,能顺利借到钱吗?估计很多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应当认识到,张海林当年借钱时,有两个不利因素:一,她是新乡人,在杭州工作。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外地人要想让300人短时间内借钱给自己,是不是很困难呢?二,张海林2015年借钱时,只有27岁,刚工作了5年。作为一个入职不久的年轻人,这样的条件要想取得陌生人的信任,是不是也是不利因素呢?
但是,张海林作为一个身处杭州的新乡人,她发了一篇文章,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向300人借到了30万元,这绝对是个奇迹。
应该说,张海林当年之所以能顺利借到30万元,表面看是300位“债主”对她信任在起作用,实际上,最关键的问题是张海林在借钱前就是个讲诚信的人。
试想,如果张海林当年借钱前有过不诚信的事例,或者说平时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仅靠一篇文章中的承诺,能在短时间内取得300位“债主”的信任吗?
客观而言,虽然新闻中没有报道张海林借钱之前的诚信事例,但是要想让300人短时间内不约而同地相信一个人的还钱承诺,是相当有难度的。
我们可以大胆地想像,当年,张海林借钱时,已经有了诚信的“原始积累”,已经树立了良好形象。现在,张海林兑现承诺还钱的行为再次证明,她的身上始终流淌着诚信的血液,这就是她当年在短时间内取得300位“债主”信任的关键原因所在。
古人云,“人无信,无以立”。诚信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中最大的财富,张海林在家中困难时能向300人借到30万元,是诚信在起作用。
所谓诚信,其是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说话算数、说一不二、一言九鼎……虽然大家都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是在利益面前,让有些人做到诚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求助时信誓旦旦,转身就说话不算数;明明答应的事,中间却突然变卦;嘴上说得好听,却从不行动……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诚信,或者经常失信,就会让大家对他不放心,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就会失去很多朋友和机会,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可以说是自食其果。
进而言之,如果一个人没有日常生活中诚信点滴的积累,遇到困难求助他人时,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他人信任的。
毫无疑问,张海林当年能取得300人的信任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要想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的帮助,必须时时处处讲诚信,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养成。
具体而言,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就是要守时守约,有始有终;做事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总而言之,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言必信,行必果;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