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落在香椿树上

2023年06月26日

作者供图

□芭蕉雨声(新乡市)

  咕咕——嘟!咕咕——嘟!小时候听见斑鸠叫唤,麦子就该收了,斑鸠鸣夏,布谷催耕,温热的空气里满是遥远的乡愁。

  斑鸠落在书房外的香椿树上,一卧半下午,不去觅食。斑鸠长得像鸽子,头小脖细身子圆胖,天生的朴实憨厚相,行动也慢吞吞的。人都十分靠近了,它抻脖子瞪眼就是不飞。我们都叫它信斑鸠。信,河南话,呆头呆脑的意思。其实斑鸠不傻,人家大智若愚,随遇而安。

  诗经里多次提及鸠。“鸤鸠在桑,其子在榛。”“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鸠占鹊巢,鸠,这里指鸤鸠,即,布谷鸟、杜鹃鸟,也有说红脚隼的。杜鹃为托卵寄生鸟,寄生宿主有一百多种。斑鸠自己会筑巢,但潦草得很,几根枯枝横竖一搭就算了,十几天雏鸟出壳,能勉强孵卵就行,斑鸠能将就。

  斑鸠是好鸟,古人爱之,常入诗入画。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有幅斑鸠画,后颈带斑点花纹,是珠颈斑鸠。民间有个说法,斑鸠咕咕叫唤,就要下雨了。画作题名“疏枝唤雨”,很贴近人间烟火。

  画家须有生活才不会出错,赵孟頫曾画过一幅《幽篁戴胜图》,乾隆收藏后还在上面题了诗文,却没人发现画上的谬误。卧于竹枝上的戴胜鸟,脖颈上赫然戴着斑鸠的“珍珠项圈”,很是搞笑。

  斑鸠因心情不同而叫声有异,求偶时雄鸟点头作揖,亦步亦趋,羽毛炸得很蓬松,音节短促有力,气势满满。常听到的鸠鸣,沉闷而幽远,似含着很深的愁怨,仿佛穿越千年沧桑破空而来。小时候夏日午后,我坐在后院凉阴地玩耍,斑鸠在堂屋阁楼上不间断发声,大人们都午睡了,这样的境地让小小的心儿注满忧伤。

  母亲有一首斑鸠歌谣,从小到大我听了一百遍:“俺家有个斑鸠树,顶上卧个扁斑鸠。扁嘴儿,扁腿儿,扁嘴儿扁腿儿扁斑鸠。”母亲也许不知,斑鸠在古代地位很高,有“不噎之鸟”的美誉,象征老人饮食健康,福寿久长。

  相传斑鸠救过刘邦的命,后来刘邦得了天下,感觉斑鸠是神灵派来助他成功的,便下令不许擅自捕鸠,并将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细化优抚制度。《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人过七十岁,不论权贵平民,将被授予王杖,王杖因顶端榫卯结构嵌入一只木雕斑鸠,也叫鸠杖。持鸠杖的老人享受一些生活优待,对冒犯者予以严惩。自此,斑鸠成了吉祥鸟、福寿鸟,寓意美好。汉墓出土文物,多次见到材质不同的鸠杖。

  斑鸠从容悠闲,常在香椿树上栖落,推开纱窗,它们好奇与我对视两眼,并不飞走,慢慢会挪到远枝上去。肩并肩,窃窃私语。

  斑鸠羽色朴素,气质典雅,像是见过大世面,与人若即若离,以静制动。它们一夫一妻相伴终老,不离不弃。落在树上是鸟,地面觅食又如母鸡样家常。俗话说,有情饮水饱。彼此相爱,餐风饮露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