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 中国文字

2025年01月20日

□杜发魁(新乡市)

  甲辰暮秋,在平原博物院组织下,我有幸到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学习。

  十多年前来过一次,远没有现在的规模宏大。博物馆分三大区域,宣文馆、博文馆和徽文馆。甲骨文的形成、文字的演变、书法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字,我感兴趣的尽在宣文馆。

  甲骨文是三千余年前刻在龟腹部甲壳和牛肩胛骨上面的文字,起初供占卜使用。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材“龙骨”中偶然发现上面刻有文字,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国的国宝,于是赶忙收集并保护起来。从此,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将中国文字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也让商朝的存在成为最有力的考证。

  汉字起源于甲骨文以及更古老的图画,目前我国发现的甲骨文共有4500字左右,能够辨认出的约1500字。甲骨文在殷商之前应该还有文字,若发掘出夏朝或更久远的文字记载,中华文明将不止上下五千年。一块石头很普通,一块有字的石头则意义重大。

  中国文字有形、音、义等内容,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惊天动地!启人心智的文字,让人们由蒙昧走向文明。仓颉将造字方法分为六种,并称“六书”,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和假借。

  甲骨文的“日”“月”“水”“火”等是象形字。“上”“下”“本”“末”等是指事字,“册”本是象形字,似竹简编制而成,加个立刀旁就成了“删”字,“删”是会意字,以刀刮去文字。形声字则以一个字根加上其他偏旁,衍生出很多同声字和近声字,扩展涵盖了许多内容。《说文解字》中每一个字都诠释得特别灵动,无不彰显出我们古人造字的严谨、智慧以及超强的想象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最重要的是书同文,即文字统一。丞相李斯做了不少贡献,创造了小篆,各国不必借助翻译就能顺畅交流。之后,汉字在小篆的基础上慢慢演变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逐步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理论体系,书写有法则可循,书法艺术从此有了底气。

  汉字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一笔一画都大有来头。一篇文章就是一场文字排列组合的艺术表演,平仄韵律,奏出优美和谐的乐章。古人用“宫、商、角、徵、羽”五个字,即可将音乐声调记录下来。

  世界古文明很多,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已消失殆尽,唯有中国汉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至今仍发挥巨大能量,放射耀眼光芒。汉字的内涵和外延奥妙无穷,历史深处的“六书”,是对汉字书写强有力的支撑。

  文字是知识的载体,进而形成可传播的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宝库里,知识点浩如繁星,通过聆听讲解员三个多小时的精彩讲述,以及短暂的观察和学习,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不由暗暗自省自励,从一字一句开始学习。同时也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