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书武 文/图
1月10日午后两点,原阳县靳堂乡包北村村民李战魁(如图)吃过饭后又回到了自家的大棚里。看着绿油油的蒜苗,盘算着春节前后能卖个好价钱。
要说贫困户,李战魁最有资格:他自己左臂从肩部消失,右臂5指缩成一团;3个孩子,大的上大学,小的上小学;爱人家是贵州的,家庭贫困,也帮不了他的忙。
47岁的李战魁残疾不是天生的,8岁时意外触电,失去了左臂和右手。
自身的残疾,导致李战魁无法外出打工,地里的收入仅够温饱,再加上3个孩子,花钱很紧张。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因为有3个上学的孩子,他的家庭还能过得去,只因孩子上学刚性支出大,本人又残疾,以前一年的种地收入仅仅能维持家庭日常开支。
虽然无法外出打工,但是爱琢磨的李战魁并不想靠单纯的种地来摆脱贫困。早在6年前,他就盖了4亩多的大棚,种红薯苗、蒜苗等出售。每亩地能有1000元的收入。他说,其实大棚收入不少,但是自己残疾,好多活比如栽种、收割都得雇人干,人工贵,费用高,综合下来只是比单纯种庄稼强一些。
2016年年初,他被村里评为贫困户。被评为贫困户之后,各项扶贫政策到位,让李战魁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李战魁的3个孩子都享受到了教育补贴,他本人还享受到残疾人及各类医疗政策。2017年,村里考虑到其夫妻二人无法外出务工,就为他们申请并实施了4000元的到户增收项目,扩大了原有的蔬菜大棚面积。李战魁为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又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办理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大棚红薯苗种植。
各类政策的享受,再加上李战魁夫妻二人的辛苦劳动,到了2017年年底,李战魁家顺利实现了脱贫。
朴实的夫妻二人在大棚前有说有笑,从他们二人喜悦的表情中可以看出精准扶贫政策带给他们家庭的变化,真正树立了他们进一步增收致富的信心。
生活中的李战魁轻易不服输,虽然只有一条不完整的右臂,但是他仍然学会了骑车、发微信,日常生活与他人无异。
残疾,让他曾经在致富的道路上掉了队,但是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正一步步地赶上来。
李战魁说,大女儿快大学毕业了,通过自己的勤劳再加上政策的扶持,有信心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起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