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蕊 文/图
人病了找医生,车“病”了找维修工。34岁的马新杰就是一名专门给公交车“看病”的“全科医生”。
1月21日,记者进入位于和平大道北段的市公交总公司大修厂时,马新杰正在和同事们一起“会诊”一辆公交车。
老家在洛阳的马新杰从小就对汽车充满好奇。2006年,他高专选择的专业是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2009年毕业后,他来到市公交总公司大修厂实习,半年实习期一过,就正式成为了这里的一员。
近年来,公交车辆更新换代很快,从柴油发动机到天然气发动机,再到混合动力和纯电力驱动,每一种型号的公交车维修要点都不同。为了做好各种车型的维修工作,每到一种新车型,马新杰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研究,通过书本、网络或与厂家技术人员对接等多种方式,尽快掌握新技能。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马新杰硬是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成长为专业技术过硬全面的“全科医生”。
从保养到水电路,马新杰不仅掌握多项维修技能,而且还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车辆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天然气车辆上线路运营后,他对车辆的关键部件减压器仔细琢磨和研究,总结出来可以通过调整混合器和怠速调整螺丝来降低气耗。虽然调试起来非常麻烦,但他多次尝试,最终有效降低了车辆气耗。这项技术在全公司几百台纯天然气车辆上推广使用后,每年可节约天然气54万方,6年来,为公司节约成本30万元。
近几年宇通新能源车辆逐年增多,与传统车辆相比,增加了直流高压系统。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技术,马新杰抱着不啃下硬骨头不罢休的精神,刻苦钻研,先后解决了天然气压力小加不上油、电池模组中单体电压压差过大、续航里程变短、车辆空调漏氟等技术难题。在宇通公司组织的夏季安检、春运安检、空调检查等活动中,他带领班组完成的质量是最高的。
从2015年起,马新杰衣兜里天天揣着一个小本子,他会把每天的工作纪要记录在上面,然后下班后再誊抄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在他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辆车做了什么维修,更换了哪个部件的零件,等到再维修该辆车时,他能很快找到病症所在。
马新杰对同事们那是毫无保留,只要有人向他请教问题,他都倾囊相授。“现在车辆性能发展更新换代很快,维修技术也得相应提高。一些现在用的新维修技术过两年说不定就用不着了,教给大家,都会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可以去研究新的技术,攻克更多的疑难杂症。”马新杰很自信地说。
作为新能源组的组长,一名党员,马新杰用一颗匠心,一分执着,默默守护着公交车辆的安全。他说,他的目标就是带领更多的人服务于公交后勤,“治”好每一辆“病车”,让车长开出的车安全,让乘客乘坐的车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