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庆
昨日,本报对我市春节期间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盘点。(《平原晚报》2月12日A07版报道)
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很快,每年春节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些新变化,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社会发展之变。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期间,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外出旅游,大部分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新乡,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火车、客车、公交和出租车。(因为每年盘点春节公共交通工具时没有运送乘客数据,故不在分析范围)
如果孤立地看今年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大家是没有“感知”的。但是,如果把今年春节期间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与去年对比,就会发现有一个显著特点:
今年火车运送乘客97767人次,去年运送乘客10.24万人次;今年客运总站运送乘客5万人次,去年33081人次;今年汽车东站运送乘客10915人次,去年12579人次;今年公交运送乘客129万人次,去年142万人次。
综合来看,除了客运总站运送乘客的数据有所上升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都在不同程度下降。
应该说,如果个别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有所下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大多数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有所下降,是不是可以说明是一种现象呢?
客观而言,今年过年期间的天气比较正常,没有出现极端天气,由此可以说明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下降的原因并非天气原因造成的。
既然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下降并非天气原因,那么肯定有其他原因在影响这些数据。因为没有权威部门对此进行研判和分析,我们不妨猜测一下:
猜测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购买机动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自驾私家车出行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依此看,私家车增多可能是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下降的原因之一;
猜测之二:相对于火车和客车,公交车是短途公共交通工具,这个数据的下降可能与电动车发展有关。客观而言,电动车骑起来方便、快捷、灵活,对于走短途的人来说,骑电动车出行有时比坐公交车还方便,公交运送乘客减少估计受此影响。
猜测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理性过年,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跟风”,把春节当成旅游过,这样也会造成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下降。
与此同时,共享单车随处可见,网络拜年逐渐兴起、足不出户吃到外卖等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导致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下降。
其实,上述分析结果只是我们“一家之言”的猜测,具体到底是啥原因造成的,还需要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对大数据分析,才能得出更科学、更准确的结论。
这至少表明,公共交通工具运送乘客数据的变化,无论是哪种原因形成了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都不同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转变有很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