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养生有道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2月13日 星期
吃海鱼,警惕雪卡毒素中毒
专家:吃海鱼别选太大个儿的,少吃鱼头、内脏


有报道称,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鳗鱼后发生食物中毒。经检测,竟是由一种比河豚毒素的毒性还要高的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就是雪卡毒素。因物流运输高速发展,内地也有可能接触到有毒鱼类,百姓应了解雪卡毒素,警惕食物中毒。雪卡毒素的结构很稳定,受热不容易分解,常规的食物烹调加工过程很难把它破坏。

大鱼吃小鱼 让雪卡毒素在海鱼体内富集

雪卡毒素又叫西加毒素,是主要存在于珊瑚礁鱼类体内的一类剧毒物质。不过这种毒素的真正源头是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多种底栖微藻,是藻类产生的毒素,周围的草食性小鱼吃了有毒藻类后,将毒素摄入体内,大鱼吃小鱼,导致毒素在海鱼体内富集。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根据来源可分为太平洋雪卡毒素、印度洋雪卡毒素和加勒比海雪卡毒素三类。受全球气候条件变化、人类活动以及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雪卡毒素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雪卡毒素比河豚毒素的毒性高百倍

多数人听说过河豚毒素,知道它有剧毒,而雪卡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还要高百倍。雪卡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是一种神经毒素,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个~10个小时,表现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关节肌肉酸痛,还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症状,病程持续2周~3周。严重中毒时可动作失调、抽搐,甚至休克、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中毒者会出现特异性的“热感颠倒”现象,摸着热的东西反而感觉是凉的,碰到水时感觉像触电。

对于雪卡毒素没有特效药物,救治措施就是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快速去除毒素,并采取对症治疗。雪卡毒素中毒后如果不治疗,自然死亡率可达到20%。

吃海鱼最好别吃内脏、鱼头

雪卡毒素主要存在于珊瑚礁鱼类体内,对鱼本身没有明显毒性,可以在鱼体内不断累积,再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所以一般认为个头儿越大的鱼,毒素含量往往也越多。而且毒素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还会发生结构改变,使毒性不断加强。

目前已有四百多种珊瑚礁鱼类被认为可能含有雪卡毒素,常见的有石斑鱼、苏眉鱼、海鳗鱼、金枪鱼、梭鱼、黑鲈鱼等。

雪卡毒素在鱼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内脏、鱼头等部位,特别是内脏中含量最高,而在鱼肉和鱼骨中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吃海鱼,特别是珊瑚礁鱼类时,最好别吃内脏、鱼头。

多次雪卡毒素中毒的人不仅不会免疫,反而更容易再次中毒,故中毒后不宜再吃珊瑚礁鱼类。

据《医食参考网》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