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海平 文/图
2月5日,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围炉团圆,欢声笑语。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医院,新乡日报社记者魏涛却正身卧病榻。 此时,家中10岁的儿子平平和两岁的安安缠着妈妈找爸爸魏涛。无奈的妈妈打开手机,让孩子用视频向魏涛拜年。因为化疗,魏涛头发已完全脱落,这让儿子大吃一惊,无法接受。 平平:“爸爸,你为什么剃了光头?” 魏涛笑着说:“光头很帅哟!” “爸爸,打针疼不疼?” 魏涛说:“一点儿都不疼,爸爸不在家,你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照顾好妈妈,照顾好弟弟。” 平平说:“爸爸真勇敢,你胜利的手势真帅,我们在家给你加油!” 此情此景,让一旁的妻子泪如泉涌。 记者魏涛倒下了。 他患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病——纵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魔降临得如此突然,让这个家的天塌了。一位风华正茂、生龙活虎、酷爱体育运动的骨干记者,怎会遭此不幸,一病不起呢?! 魏涛今年才39岁。39岁,一个正值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对于一心扑在新闻事业却罹患重病的魏涛来说,是事业和人生的双重挫折。这些年,他从一个农家子弟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铁肩担负社会责任和传递正能量的优秀记者,一路坎坷,一路奋进。昔者不易,来者可追。正当意气风发的魏涛准备撸起袖子和同事谋划用新闻助力新乡的创新发展时,病魔却不期而至。 铁肩担责 不负春光不负君
同仁和他帮助过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记者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风光,做监督性采访时人身受到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 2007年夏天,魏涛接到读者来电,举报有一家非法炼油的小厂污染环境,他向值班领导汇报后和同事前去调查。采访结束离开时,他们遭到小厂老板和一群不明身份人员的围追堵截,魏涛和同事临危不惧,几经周折得以安全脱身。稿子见诸报端不久,这家小厂被依法关停。 “记者是无冕之王,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关注天下新闻。匆忙的脚步不是在采访,就是奔波在采访的路上,疲倦的身影常常陪伴漫天星光……”这是社会上对记者的赞许;“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记者永远无悔的追求。 2008年11月初,天降大雪,道路结冰。魏涛和同事接到采访任务,乘车冒雪上了107国道。他们的车刚上107国道,就被一辆大货车撞上,幸亏对方司机猛打方向盘躲避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险情过后,魏涛依然和同事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后来每每谈起此事,他和同事都后怕不已。 2016年,新乡遭遇百年不遇的“7·9”暴雨,报社派出多路记者采访新乡各界抗洪救灾,魏涛家中地下室也被淹,他顾不上转移地下室的物品,冒雨赶到单位接受采访任务。辉县市一家景区几十名游客因为山洪暴发被困,魏涛和同事立即驱车50多公里赶到事发地点。他一边冒雨采访在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一边用相机记录遇险游客被救的镜头,回到单位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感人至深的现场新闻,受到市委宣传部和报社领导的高度赞扬。因为淋了几个小时的大雨,魏涛患上重感冒,但他依然坚守在采访第一线。 因为有爱,社会更和谐;因为有情,人生更出彩。近年来,魏涛采写的消息、通讯等新闻稿件有10余篇新闻稿件先后荣获赵超构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河南省地市报新闻奖,把新乡各界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宣传到省内外。2008年,魏涛荣获“河南省十大爱心记者”候选人荣誉称号。 梦魇突降 病榻犹怀新闻梦
助人以善 一路春风一路歌
春节刚过,曾经在报社工作过的户志强来找记者,说他刚到北京看过魏涛。记者有些愕然。户志强说:“魏涛是我儿子的救命恩人啊!得去看看他。” 那是2011年深冬的一天,户志强出差外地,其妻在老家照顾患病住院的老人,正上初中的儿子一个人在新乡市区的家中。深夜10时许,正在单位加班写稿子的魏涛接到了户志强的爱人打来的电话。她焦急地说:“魏涛,你侄子一个人在家肚子疼得厉害,我跟你强哥都不在家,你能不能去看一下?”魏涛马上打车赶到户志强的家中,发现孩子在床上疼得翻来滚去,他立即背上孩子冲出家门,并把孩子送到附近的一家医院治疗。医生说孩子患的是急性阑尾炎,晚来一会儿就危险了。 2018年1月,新乡日报社总编室编辑李云伟因病去世,魏涛和同事从医院到单位,办理手续,联系车辆,安抚李云伟的家人,连续10多天前后奔忙,不言苦累。
熟悉魏涛的人都知道,坚守原则、坦然面对与热心助人是他一贯的行事准则。 新闻记者是一个弘扬向上精神的个体,更是一个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使者。魏涛在工作之余,总是默默地帮助他在采访中遇到的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 领导和同事说:“魏涛是一位勇于担当的好记者,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他帮助过的老人说:“魏记者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博爱,魏涛的家乡,一个历史上盛产竹子的豫北小城,魏涛生于斯长于斯,钻天竹的坚韧,太行山的雄浑,黄土地的厚重,滋养了他工作认真、遇事不馁、待人宽厚、乐于助人的醇酽性格。 不问岭南风云变,此心安处是吾乡。魏涛,这位新闻路上笔耕不辍的记者,虽然身卧病榻,却依然相信,自己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一定能够重回家乡,重回报社,实现自己难舍的新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