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新乡·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2月19日 星期
他退而不休,指导农民增产增收有一套——
记住“顺口溜”种地不用愁


□记者 丁艳冰

啥时候为花生种子去壳?“棉衣不脱,种子不剥”。啥时候收玉米能增产?“玉米裤儿黄了、干了、发宣(音)了”。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一辈子和农民、庄稼打交道,吴新德用毕生所学和实践经验,总结成了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指导延津县的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80岁的吴新德至今还离不开庄稼地,20年前他从延津县农业局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并没有像很多老年人那样健身旅游享受晚年生活,一年中有200多天都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播种施肥,用科学技术帮家乡农民增收致富。怎么教授能让农民朋友有所收获,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吴新德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就是把复杂的专业词语变简单,把‘洋词’、新词口语化,让农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吴新德笑着说。

东史庄村一名贫困户种植花生,产量总是不高。在询问过情况后,他告诉该贫困户只需要记住“棉衣不脱,种子不剥”这句话就行。吴新德说,许多农民在种植花生前一两个月就早早把花生种子的外壳给剥了,花生胚芽受冻又受潮,带病入土后长出的苗又黄又瘦,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有的农民看到这种情况又是施肥又是打药,既浪费钱效果也不好。现在只要记住,什么时候天气暖和到棉衣能脱下来,再给花生种子去壳,这样不仅出苗好,产量也高。

看到农民提前抢收玉米,吴新德非常着急。他算过,玉米晚收几天,每亩能增产100斤至200斤。但很多农民弄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收是最合适的。吴新德告诉他们,什么时候玉米皮变黄变干,摸着松松虚虚的,就可以收了。“用土话说就是‘玉米裤儿黄了、干了、发宣(音)了’。”

从百泉农专农学专业毕业后,吴新德就立志要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近60年来,吴新德的足迹走遍了延津县的300多个村子。退休后,吴新德担任县扶贫办开展农村扶贫培训工作的主讲师,带领县老科协科普宣讲团,一个村子一个村子为农民进行讲座,放投影、发资料,甚至一对一地指导农民种植技术。听说吴新德要到村里办讲座,群众就会争先恐后赶来听课。

几年来,吴新德在县里推广各种农作物优良品种,棉花无土育苗技术,指导农民应用小麦节水、玉米晚收、小麦适时晚播、西红柿授粉、环保型农药等技术。

延津县老科协会长苏全义说,吴新德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只要农民或者合作社遇到问题,他一叫就到,并且都是无偿服务。

尽管已经80岁高龄,但吴新德的精气神让他看起来格外年轻。为了更好服务三农,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直到现在,他还总往县图书馆跑,还自费订了科技报刊,学习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等扬鞭自奋蹄。”吴新德用这句诗自勉,他希望趁自己还能做点事情,去帮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