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新乡·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3月15日 星期

带着乡亲一起奔小康
——记封丘县黄德镇蒋西村党支部书记卢冬领
卢冬领(右)与驻村第一书记在蔬菜大棚中

□记者 刘志松 文/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12日,封丘县黄德镇蒋西村的蔬菜大棚沐浴在早春的暖阳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卢冬领一面与村民一起给花菜苗除草,一面通过手机收听全国“两会”实况。卢冬领充满信心地说:“听了全国‘两会’报道,作为村干部,俺备受鼓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劲儿了。”

西依延津,东望长垣,北靠滑县,地处4县交界地的蒋西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但是,过去由于缺少致富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不少村民只能守着肥沃的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来源有限,该村一直是黄德镇6个贫困村之一。

早在1999年,还没有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卢冬领靠养猪、经营饲料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为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他曾将价值百万元的猪仔、饲料赊给困难群众,帮扶村民一起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如今10多年过去,仍然有村民赊欠卢冬领20余万元,但他从未主动要过账。卢冬领的品格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大家一致选举他为村委会主任,他还被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如何让贫困劳动力持续增收,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收益,这是精准扶贫的难题。

2016年,结合蒋西村优势,卢冬领因地制宜,带头在全村实施大棚食用菌种植扶贫项目。作为大棚种植的“门外汉”,已有惯性思维的贫困户最初不愿意尝试。大会讲,小会说,卢冬领开始了漫长的动员之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卢冬领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全村贫困户纷纷加入大棚食用菌种植扶贫项目,将扶贫资金注入合作社。贫困户变股东,每年可进行分红,家中有劳动力的,优先安排进合作社务工,不仅解决了增收脱贫的难题,也促进了蒋西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如何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进行智志双扶,这也是卢冬领经常思考的问题。贫困户魏成坤因为患有腰疾,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三口年收入不足8000元。去年,在卢冬领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下,魏成坤争取了金融扶贫贷款,走上了黄牛养殖的道路。一年时间,魏成坤家从原来的1头牛,发展到如今的10头牛。在卢冬领的帮助下,魏成坤填上了“穷坑”,走上致富路。

2016年,封丘县全面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卢冬领拿出多年的积蓄,创办了以种植食用菌和蔬菜为主的“黄河古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手抓公司发展,一手抓村内各项工作,卢冬领不分昼夜奔波在村委会和田间地头,一步步把公司发展成了集育种、种植、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公司,实现了“带动贫困户63户,户均分红1800元”的目标。

要想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增加“造血”功能。在黄德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蒋西村“光伏发电站”和“村级就业点”集体项目落地建成。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每天百元的收入,让实现了就业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如今,漫步蒋西村,这里有全镇一流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完善的综合文化广场,3300亩耕地实现了路、井、渠全覆盖,农村电网全面升级换代,200盏路灯照亮了村内的大街小巷。在卢冬领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建成塑料大棚100余座,63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

卢冬领凝心聚力求发展,全心全意建设美丽乡村,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2016年蒋西村实现贫困村摘帽,如期退出贫困村行列,蒋西村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并获得了各种荣誉:2014年获得新乡市“五好党支部”称号;2010年获得“文明村”称号;连续多年被黄德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整体工作一等奖”……而卢冬领个人在2016年获得了封丘县“脱贫攻坚十大人物”称号。

作为封丘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卢冬领和驻村第一书记杜双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规划下一步将抓住机遇,以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养殖为基础,全力打造集苗木观赏、农耕体验、休闲垂钓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点项目。同时构建集医疗、教育、金融服务、网店、超市等为一体的服务设施,继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