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形势
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路透社记者:去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放松货币条件,还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今年中国表示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条件,进一步减税降费,还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请问,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否比之前预想得更为严重?如果经济放缓继续持续下去,中国是否会考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包括取消房地产限制和降低基准利率等?
李克强:这位记者朋友喜欢单刀直入,那我也开诚布公。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现在世界经济都在放缓。中国适度调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用的是区间调控的方式,既和去年经济增速相衔接,也表明我们不会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可以说给市场发出的是稳定的信号。
去年,中国经济实现6.6%的增速,来之不易。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90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预计经济增长6%~6.5%,这是高基数、大总量上的增长,可以说本身就是进。
当然,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有有力举措。我们要坚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前些年,我们也遇到下行压力,采取的就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措施,因为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的动力必然增强。
减税降费
4月1日要减增值税,5月1日要降社保费率
《财新周刊》记者: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税降费的举措,不少企业家反映企业税收依然很重,今年政府出台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请问您认为企业能得到实惠吗?财政可持续吗?
李克强:近几年我们利用营改增等,平均每年给企业减税降费一万亿元,三年三万亿元。应该说,我们减税的规模是比较大的。今年下决心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率降下来,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大规模减税降费,是要动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说这是一项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改革。
民生问题
我们高度重视“一老一小”的问题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着力改善民生,但是在民生领域也会听到一些抱怨。明年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除了脱贫之外,民生领域我们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期待?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究竟是怎么考虑的?
李克强:你问的问题很大,因为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持续改善民生,抓住民生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去做。现在大数据显示,“一老一小”的问题,就是养老服务、托幼服务有困难。这个确实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现在中国老龄人口,如果按60岁以上算,近2.5亿人,65岁以上有1.7亿人,6岁以下儿童有上亿人,他们的服务问题涉及绝大多数家庭,但是我们这方面的服务供给是不足的。养老机构现在能提供的服务,每百人只有3个床位。有的大城市统计,可能要到90岁以后才能等到养老床位。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们即便继续加大养老机构、多功能幼儿园发展的力度,也还是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怎么办?我到一些地方去调研,发现已经有好的经验,就是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服务,这样可以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只要安全可靠,大家是欢迎的。所以,我想还是要创新机制,对接群众需求,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比如说,提供公租房,让那些从事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老年大学等的社会力量免费使用,还可以给予水电气的费用减免,可以减税免税,因为他们实际上也是帮政府共同解决民生之难。社区工作人员、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保障公平准入,把主要精力放在公正监管上,确保这些服务是安全可靠的,对那些违规的要坚决逐出市场,让老人、孩子、家庭都放心安心。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孩子们有幸福的童年,那就有千家万户幸福愉悦的家庭,也可以让青年人或者中青年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就业创业。
(下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