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牧野文艺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4月17日 星期

家常饭,粗布衣


□张方明(辉县市)

妻子说喜欢看我在厨房忙碌的样子;我说喜欢看她在灯下做女红。

我承认自己属于“小男人”,热衷于买菜、做菜,乐此不疲地在厨房穿梭。挑选家里人喜欢的菜,按照家里人喜欢的口味,加上自己的创意,在厨房安安静静地享受“创作”的过程,我觉得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的珍视。

当自己亲手烹制的饭菜端到餐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品评,褒也好,贬也罢,浓郁的家的味道与饭菜的芳香夹杂在袅娜的丝丝热气当中四下弥漫,继而浸润每一个人的心田,这再好不过。

家就得有家的感觉和氛围。诚然各大饭店餐馆的菜品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偶尔和家人或三五好友品尝一二未尝不可。但是,吃完结账出门,我们终归要回自己的窝巢。饭店餐馆的菜,相较之下,终归没有家里的饭菜熨帖;饭店的包厢也终究缺乏家里那种独有的煦暖融洽。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餐桌更是“和”的载体与媒介。经年累月养成习惯和家人一起用餐,“和”才会更巩固、更稳妥。试想天天不着家、外边有饭局的人,会跟家里人有多“和”?所以,我觉得男人很有必要学学烹饪,不要总端着“大男人”的架子,总以为厨房是女人的专属。会做菜的男人才更像男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烹调出的每一道菜,都蕴藉着对家人的另一种呵护与担当。

我热衷在菜上“创作”,妻子更热衷在布上“创作”。细想,异曲同工。

妻子是同龄女性当中少有的女红巧手,裁裁剪剪、缝缝补补,哪一样都拿得下。她自幼生长在贫瘠的大山深处,很早就接触到了针线活儿。往鞋垫上扎花、往门帘上刺绣,每一个针脚都能彰显她的娴熟、细致、滋腻、讲究。

妻子的“创作”还体现在大胆。两个女儿小时候的棉袄、棉裤,她都敢揽下来自己边琢磨边裁剪、缝制。她知道我喜欢麻料的中式服装,就从网上购来松石蓝颜色的亚麻粗布,比着我常穿的衣服用剪刀铰好,自己再细细地用缝纫机缝制。

哒哒哒的缝纫机欢快的响动声中,跳动着妻子点点滴滴无尽的关爱。缝制好的衣服穿到身上,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暖意,因为身上每一寸布匹都留有妻子双手的温度。记得她给我做的那件衣服的胸前有一枝梅。那枝梅是我用圆珠笔在布上勾出的线条与轮廓,然后妻子挑选的赭石、藤黄、浅蓝三色丝线,用两种针法,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给我手工绣出来的。那晚,她倚着床栏在灯下一丝不苟地飞针走线的剪影,如今想来我还是满满的暖意。

老戏中有句唱词“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是相互的知心知肺、相拥相暖,都是浓浓的融洽与和谐。

家常饭,粗布衣,更是一种不需要言语就冷暖互知的相合相契。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