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平爱梅 文/图
在医院工作的吕长远,深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的意义。他22岁时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没过多久就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为对方送去了生命的希望。他是我市第三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33岁的吕长远是新乡县龙华医院化验室一名化验员。2008年8月,22岁的他在参加无偿献血时,报名加入了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吕长远说,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他明白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捐献者与患者配型几率非常低。他希望自己的加入,能给患者多一分希望。
不过,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吕长远就收到令他惊喜的消息,他的血样与北京一名20岁白血病患者初分辨配型相合。时任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的马云拨通吕长远的电话,说明缘由进行再动员时,他当即说,可以!
之后,吕长远认真填写了征询表和知情同意书,并进行了全面体检,结果全部合格。2008年12月16日,即将赶赴郑州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时,腼腆的吕长远有点激动:“虽然我不认识他,但是真的能去救一个人的时候,内心很快乐。能够救一个和我同样年轻的生命,我感觉非常值得。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挽救更多的人。”
如今,已经成家的吕长远说,在陪伴孩子时,他常常会想起来那名他帮助过的年轻人,并默默地祝福其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