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志松 文/图
5月18日,市人民公园西北角一片绿荫下,几个身穿红马甲的身影格外醒目。原来,这是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志愿者小分队的又一次活动。
当日上午,记者在心肺复苏活动现场看到,市二院心肺复苏志愿者正在利用模型人向游客讲解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及要领。现场学习心肺复苏的游客有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现场尝试了操作,有的则用手机拍下视频,想回家仔细琢磨。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志愿者还专门建了一个名为“心动牧野”的心肺复苏志愿者微信群,方便市民网上咨询。
现场的市民纷纷感慨:“这样的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真应该多举行,而培养急救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更多地造福家庭和社会。”
市二院心肺复苏志愿者队伍,从当初的五六人,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六七十人。他们每次开展活动,都是从早上8时30分开始,11时30分结束。面对一批批求医若渴的群众,他们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一次次不辞辛苦地演示。志愿者大多是中青年医务工作者,家中上有老需要照顾,下有小需要陪伴,难得的休息日还要做义务活动,常常是把孩子安顿到亲戚朋友家里,实在没办法,只好带孩子一块参加活动。一次次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推广,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了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覆盖率。
据市二院医联体办公室主任崔永新介绍,市二院志愿者小分队从2018年8月开始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以来,至今已坚持了9个多月。发起人陶明秀曾经担任急诊科护士、内科护士、外科护士、护士长。去年8月份,她和“心动牧野”的微友们自费600元购买了模型人,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到人民公园、烈士陵园、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做心肺复苏技能演示,讲解心脏急救知识,目的是让更多的群众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为突发心脏病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陶明秀说:“身边有人晕倒了,怎么办?我相信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马上拨打120。问题是然后呢?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等120了。如果晕倒的这个人心跳呼吸停止,那么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超过4分钟以后,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就会跳崖式降低,可能救护车还没到,病人就已经走了。这时候,如果刚好有一个会做心肺复苏的人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那将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尽一点点微薄之力,向全民推广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让更多的生命有爱护航。心肺复苏,我行,你也行!”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第一目击者即是身边亲朋好友或陌生人。而在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内若能予以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则能够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故普及群众心肺复苏技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