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基层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5月22日 星期

“莲花”清香醉古村

张富军到扶贫车间了解情况
村里人员在扶贫车间工作

2019“健康扶贫基层行”第八站:辉县市西平罗乡莲花村

□记者 郭书武 文/图

辉县市西平罗乡莲花村位于太行深山区,古语“东有莲花不生藕,西有三湖不行船”这里所说的“莲花”,就是辉县市西平罗乡莲花村。

莲花村无莲花没有藕,何日才能“接天莲叶无穷碧”?辉县市教育局工作队进驻之后,不仅让村里有了莲花,更是改变了村里的贫困面貌,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走上了产业“莲花”清香醉古村的兴村道路。如今的莲花村变成了“古有赵长城,现有新能源。遍地无公害,山果满山岗” 。

这一切,都源于驻村工作队的努力。

从2016年辉县市教育局工作队驻村开始,起初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如硬化村里700多米的道路,路旁安装了86盏LED路灯和五盏太阳能路灯,协调资金138万余元为村里新打机井两眼,修水池、架设自来水管13700米,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配备了音箱,组织了文艺队……

驻村工作队协调资金12万元,完成了两处莲藕池建设任务,用于村集体发展莲藕种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也为下一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旅游见效益,还得一段时间,如何尽快让村民富起来,是驻村第一书记张富军一直在思考的事情,上产业项目是见效快的途径之一。为此,他一直留心为村里的留守老人找一个技术不复杂、见效快的项目。他偶然听说附近沙窑乡北沙水村的群众在为童车厂代加工童车编织项目。他开着自己家的车,带领村里五六名妇女来这里学习编织技术,后来又邀请厂里的技术员到村里实地培训,最终让大家接受了这个项目。

贫困户张花平今年80岁了,人老心不老,很快学会了童车编织,每天闲着无事,编两个童车就能挣20元。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没事的时候编童车,既挣了钱,又锻炼了手和大脑。为此,她还和村里的其他6名妇女,联合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了张富军。

在村里两委干部的支持下,张富军利用自己的关系,与新乡县一厂家联系,建成了抗菌棉扶贫车间。5月21日中午,在村里的扶贫车间,记者看到,一楼10多名莲花村的妇女正在为抗菌棉贴商标、装盒,二楼则是9名妇女正在加工抗菌棉,村民路喜瑞正在忙碌着。她说,像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还有几亩耕地,离不开家。现在加工抗菌棉,每天能挣六七十元,还不耽误家里的事情。

实业帮助村民脱贫,才能真正脱贫并走上致富路。驻村第一书记张富军看准了这个方向,下一步将谋划更大的工业项目落户莲花村。

“歌声飘满花果园,一派美景入眼来,莲花吐芳换新颜……精准扶贫春雨洒,莲花吐芳似江南。”这首《莲花吐芳》的歌曲,唱出了村民如今的幸福生活。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