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世彬 文/图
在教师岗位,他勤恳敬业,如今桃李满天下,退休之后,他老有所为,十几年来醉心书法,著书立说。他就是年已八旬的傅德海老先生。
7月9日上午,记者见到傅德海时,他正在市第二中学家属院的家里练习书法。据他说,这已是他练习书法的第六个年头了。只见他平心静气,持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见到记者,傅德海老先生说起了他的晚年幸福生活。
据了解,傅德海老先生1997年从市第二中学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并没有赋闲下来,这期间,他和同事梁振芳共同撰写了一册《新乡市体育中心建设志》,之后又在民办中学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0年后,古稀之年的傅德海才算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傅德海说,当时他退休后,对老伴儿说,没事了,轻松了,今后的任务就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把没有去过的好地方都去看看。然而世事难料,老伴儿突然患了脑梗,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接下去,他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了“游山玩水”上,而是放在了照顾老伴儿上,直到老伴儿4年后去世。
“老伴儿去世后,家里一下子冷清了。孩子们都各自成家过各自的日子,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但是一个人的日子也要过得充实有质量。”于是,傅德海老先生重新拿起了笔,并且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
2005年,他把自己曾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数十篇杂文随笔,编辑出版了一本《卫滨琐话》;2010年5月,他应邀为辉县市南程村整理编撰的《南程村志》出版。后来,他又为南程村编写了一本《南程村读本》。当得知村里作为煤矿采伐塌陷区,村庄要整体搬迁时,他决定利用自己学到的摄影技术,为家乡人,也为自己留下一分记忆,这就是2016年出版的《南程村·定格2014年》。
“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坐到电脑前敲字写作,敲到7点自己做早饭吃。饭后,到户外散步或骑自行车,之后在电脑上修改文章、整理照片。累了,展纸调墨写几张毛笔字。每天早、中、晚看三次电视新闻,晚上10点准时睡觉。”傅德海老先生说。
这几年,他先后去过深圳、上海、云南、成都、重庆、新疆、坝上等地,还在家人陪同下游走了越南、意大利等国。他把一路看来的人文风情,都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保存,让他收获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我们的“西”游记》。
“我知道自己写的书是肤浅的,所写的毛笔字也是幼稚的,所拍的照片只是自己爱好欣赏,很难称为艺术作品。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只是感觉到上天还给了自己长时间的生命,不能白白把它们浪费掉,我要利用这些时间散发点正能量。”傅德海老先生发自肺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