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7月22日电 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开展省级综合医改试点3年来,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积极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在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中,上海坚持向社区下沉,向老年护理、康复、儿科、急救等薄弱环节倾斜。全市夯实基层网底,创新“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机制,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签约,平均每月为家庭医生优先预留13.8万个门诊号源。同时,上海加大二、三级医院帮扶社区力度,大力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联体建设。居民在社区检查、一小时内就可以拿到市或区级医院影像专家出具的报告。
在严格监管、医药分开,切断医务人员考核、收入分配与科室经济收入之间直接挂钩等举措下,上海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连续明显下降。在遏制医药费用攀升的同时,上海积极完善基本医保制度,稳步提升市民基本医保待遇,降低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