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牧野文艺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8月6日 星期

芦苇喳喳


□袁希嵩(原阳县)

你见到芦苇喳喳了吗?没有。你见过芦苇喳喳吗?没见过。

这是我小时的玩伴和老玩童几乎一致的回答。

芦苇喳喳的叫声是美妙动听的,但它的芳容是很少示人的。

记得小时候,我村中部有一大片洼地,每逢下雨时,村中部的雨水都流向这里,形成了几十亩大的水坑,一年四季积水不断。春天,水坑里的芦苇发芽,几个月光景,芦苇长有一人多高,密密麻麻,人们从中难以穿行,家畜家禽进入出不来很正常。这时,有一种鸟儿便在此嬉戏、筑巢、繁殖、生长。因它发出的是叽叽叽喳喳喳的叫声,又在芦苇丛中,故人们把这种鸟儿叫芦苇喳喳。

听它的叫声容易,要想见它一面决非易事。小玩伴好奇是出了名的,都想看看芦苇喳喳长啥模样,甚至想抓到它,便循着叫声在芦苇丛中左寻右觅,没一个人见到它。一些心有不甘的玩伴多人纠集一起会剿,仍是只听鸟儿鸣,又见苇叶动,不见鸟儿影,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由此,许多小玩伴萌生了芦苇喳喳是神鸟的想法。

后来,我村搞规划,芦苇坑被填平,村民建成了一排排整洁漂亮的民宅,村里修建了水泥路,芦苇喳喳自然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了,成为了曾经的过去。

正所谓:山不转水转,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前几天,我携孙儿小江山在郑州贾鲁河畔游玩,又听到了几十年久违的芦苇喳喳的叫声,我便急忙在一片芦苇丛处潜伏下来,循叫声处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声响失去这次难得的一次观瞻时机,东瞅瞅、西望望,搜寻十多分钟,只见苇叶动,不见鸟儿影,很是伤感,觉得几十年前的那一幕又要上演了。这时,奇迹发生了,也许是鸟儿通人性,生怕辜负一个老人望眼欲穿的一片痴情,一只飞到一棵柳树上欢快地鸣叫起来,我终于见到了几十年魂牵梦绕的芦苇喳喳。

芦苇喳喳有点像麻雀,个子与麻雀相近,比麻雀长点,它嘴尖腿细,身体纤瘦,尾巴较长,长的没有麻雀富态。腹部呈灰白色,上部与麻雀色泽相近,似乎是凤头。鸣叫时尾巴一动一动的,煞是不老实,见人或觉异常即销声匿迹,一般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不长。此情此景,我兴奋异常,随即拿出手机又录又拍,意欲小玩伴老玩童分享我的重大发现。谁料到家要与朋友分享时,因水平不高,既不见图又无声音,实乃美中不足。

不管怎样讲,几十年来欲见芦苇喳喳的梦幻有了圆梦之日。看来不是不见,只是未到该见之时,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