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庆
9月26日,正在路上行走的肖洋洲老人突发心脏病,辛亏多名好心人伸出援手,及时将他送进了医院。
9月26日傍晚,一名八旬老人出门后迷了路,竟然走上了高速公路,身边车辆呼啸而过,看上去险象环生。(《平原晚报》9月30日A08版报道)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前天是什么节日?
可能有人会说,前天是长假的最后一天。实际上,那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九九重阳节,也就是我国的“敬老节”。因为有些子女关爱老人还做得远远不够,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很有必要借这两条关于老人受助的新闻,探讨一下爱老、敬老这个话题。
我们看到,9月30日A08版边栏有两条新闻是关于救助老人的,两位老人都是出门后遇到了危险情况,幸亏得到了好心人的及时救助,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就肖洋洲遇到的情况来看,当时他心口疼痛,虽然新闻中没有交代肖洋洲患的是啥病,但是从病发情况来看,肖洋洲患的是突发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好在,经过三轮车司机和辅警刘娜地及时救助,老人被送到医院后脱离危险。
我们再来说迷路的八旬老太太,这么大的年龄,竟然独自外出捡垃圾,而且还走到了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这样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菏宝高速新乡大队民警发现后,与老太太的家人取得联系,老太太最终平安回家。
在此,我们在对好心人帮助两位老人进行点赞的同时,还要对两位老人的子女提出批评。因为,如果子女照顾好了,两位老人还会出现危险情况吗?
实际上,近年来,有关老人走失或遇到危险的事频频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值得分析的是,表面看,这两位老人独自外出将自己置于险情,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实际上,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两位老人的子女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呢?
客观而言,由于子女工作忙,或想当然认为老人身体健康不会出事,而导致老人出现危险情况的不在少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俗话说,老来小。人上了年纪,记忆力减退、辨识能力差是难以避免的生理现象,思维就会变得迟钝,容易健忘,老人的智商逐渐接近于小孩,缺乏足够的安全判断力,这样就很容易走失,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本报报道的这两条新闻就是典型事例。
那么,该如何防止老人走失和发生危险情况呢?
我们认为,老人年龄大独自外出发生意外事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子女却不能失职。作为子女,一定要加强责任心,悉心照顾好自己的老人。老人外出时,子女应尽量陪伴,或雇人照看。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老人身体健康,子女也要在老人的身上佩戴定位手表等智能定位追踪设备,或把写有家庭信息的卡片放在老人衣兜里、缝在衣服明显处。如果老人走失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以便救助人能迅速获取老人家庭信息与家人取得联系。
总而言之,在重阳节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提醒子女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老人,既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还要老有所安,这是一个爱老敬老的大问题,值得引起每一个子女的重视。试想,如果子女连照顾老人的时间也没有,如果连老人的安全也保障不了,还谈什么爱老敬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