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大家雾天外出时,可采用戴口罩等方式做好健康防护
本报讯 (记者 王新林)11月5日,我市发布今年11月份以来的首场大雾预警,部分县区的大雾达到了橙色预警级别。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我市到了雾多发的季节。气象部门提醒,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降低大雾带来的不利影响。
11月5日的雾起于当日凌晨,当日2时30分,市气象台对外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据了解,当天我市各地的雾大小程度不同,其中获嘉县、封丘县和原阳县的雾比较大,这3个县分别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上午10时许,随着雾气的逐渐减小,我市解除了大雾黄色预警。
气象资料显示,今年10月份以来,我市已经于10月8日发布了一次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获嘉县也于10月19日发布了一次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气象工程师称,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锋面雾、蒸发雾等,雾的形成主要是受较大的空气湿度、适宜的降温和空气中的微粒等条件共同影响。大雾是秋冬季我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其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为尽可能地减小雾对我们的影响,大家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雾预警信息,及时躲避和防范大雾的影响。雾天外出时,大家可采用戴口罩等方式做好健康防护。驾驶机动车出行时,大家要注意行车安全,出门前先检查车辆的灯光制动等;路上行车及时开启雾灯,小心慢行,并加大车辆间距;雾天尽量少选高速公路出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到大雾天应尽快驶离。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雾天出行的,也要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交叉路口要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通行。雾天选择步行出行的,我们可以选择身着亮色衣服,同时要看好周围的车辆,远离机动车道,防止被车辆撞到危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