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老年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

放飞梦想 激情创作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乡市离退休干部书画展”的展厅,已退休的高级讲师、新乡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赵永华的一幅巨型木质刻字书法,引起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这幅刻字书法长252厘米、宽45厘米、厚3.6厘米,篆书字体,褐底金字。统观整幅作品,古朴厚重的篆书,彰显着诗的伟大魅力;雄浑磅礴的诗篇,滋润了中华书艺的光芒,加之制作精细,刻技流畅,色调雅致,金光灼灼,一幅内容和形式、书写与雕刻完美统一的刻字书法佳作就成了这次书画展的一道亮丽风景。参观的人们一拨接一拨地聚拢在作品前,或抚摸,或合影,或询问,或评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赵永华,人们只知道他喜欢书写篆书,怎么一下子能够大手笔创作如此巨大的刻字书法呢?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缘,赵永华在朋友家,见到一件根雕艺术品,他当即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觉得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这使他回想到自己的童年。他生在农村,长在田野,爬树登山,捉鸟捕蝉,而对于枯树干枝,崖柏烂根,再熟悉不过了。想到这里,他的灵感忽现,啊!原来如此……一次他在街上漫步,见路旁有一块废弃树根,他不经意地捡回家中,经过清洗、熏蒸、消毒,略加整理并反复品味,感觉酷像一只打鸣的雄鸡,赵永华就给它取名叫《金鸡报晓》。从此,他开启了漫长而多彩的根艺之路。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30多年来,赵永华踏遍了广袤的豫北大地,经过不懈努力,创作根艺作品200余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根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赛,并获大奖。2016年,新乡市牧野区文化馆决定将他的30余件精品,布展到该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长期展出。

为了给根艺作品命名,赵永华2005年开始研习甲骨文,安阳殷墟“申遗”的成功,更加激发了他研习甲骨文的热情。其后,赵永华在研习甲骨文的基础上,又移师篆书。他的书法作品于2009年获《纪念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大观》;2010年获第六届“欧阳询奖”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2014年获河南省群众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同年获河南省根雕艺术协会第二届根艺书画精品展金奖等。

2017年年初,他又一个梦想开始萌发:“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作为共和国的儿子,该为祖国母亲的生日做些什么呢?我虽已夕阳,余热尚存,不能荒废。”他想到前些年做家具时,还剩一些木材,于是一个想法闯入脑海:何不用此刻字,为母亲的生日献礼呢?

刻字,对于赵永华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以前制作根雕题款,仅几字而已,要鸿篇巨制,谈何容易?经过反复琢磨,他下定了决心。于是,赵永华先后走访了多家文化馆室和艺术界的老师前辈,边策划边试验,自己开始探索着前行。自2017年开始,拼材、合缝、刨光、打磨、上漆(仅上漆就先后刷了十几遍)等几十道工序,经过一年多的严寒酷暑,于2019春季开始书丹、刻凿、描金,最后经过整理,一帧100多字的巨型篆书刻字书法,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完美告罄,实现了赵永华为祖国母亲生日献礼的夙愿。

正是:笔墨纸砚增智慧,斧锯刨凿见精神。日有所事不虚度,夕阳余热献人民(赵永华诗句)。这,就是赵永华的退休生活和追梦精神。

(老年记者 王彦河 段国华)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