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几乎每一项工程都与市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1月21日,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2019年,我市以百城建设为引领,推进城市建设提质提速,全市共谋划681个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36亿元。城市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的同时,广大群众也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红利。
本报讯 (记者 陈卓) 1月21日上午,室外寒风凛冽,但仍有不少市民到市人民公园游玩。去年,市政府投资3100万元,对市人民公园水体生态修复和景观进行了改造提升。新铺设的园区道路、新增的景观桥和景亭、全新打造的海棠岛与梅花岛、大量新栽的植物……市民徜徉在公园内,可以明显感受到园区的变化。
在市人民公园东区,一条栽满银杏树的“银杏大道”,引来不少市民驻足围观。工作人员李梦妮介绍,去年公园的提升改造主要内容为“一环、一带、四节点”,改造区域面积410亩,公园一半面积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公园增添了不少亮点景观,比如西门绿景、南门花景、东门秋景、水系水景建设等。
去过红旗区西大街的市民都知道,那条街昔日道路拥堵,脏乱现象随处可见。经过提升改造后,西大街从以前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昔日脏乱的场景已然不见,整洁的街道、仿古的建筑,给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去年,相关部门对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和西大街进行了城市双修示范街区建设。对两个街区道路街巷、建筑立面、绿化美化、夜景照明、污雨水管网等进行改造提质,老城区的功能、环境、文化、服务、品质明显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重点。去年,我市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实施生态城、高铁站、定国湖等重点片区道路项目和打通断头路项目44个。目前,站前七街、丰华街、新四街等24个项目已竣工,牧野大道北延、新飞大道北延、和平大道电缆沟等20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过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完成了新一街、荣校路、站前七街等8条新建和改造提升道路绿化任务。
群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气、热等,要想让群众的生活质量更高,公用服务保障能力就必须跟上。去年,我市实施了大批公用服务工程,投入5.4亿元。在 “守护蓝天 温暖新乡”工程中,去年我市建设热力管网20.8公里、建设热力站36座,增加供热面积275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98%以上。
据了解,自百城提质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以提升县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中心城区老城区品质为重点,全市滚动谋划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项目上千个。仅2019年全市就滚动谋划681个项目,总投资1154亿元。其中,中心城区谋划198个项目,投资489亿元;各县(市)区谋划483个项目,投资665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506个,完成投资136亿元。随着一大批民生项目的“开花结果”,也让广大群众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