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是SARS近亲,但还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恐慌。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去医院需要注意什么?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医学观察为何要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从武汉回来注意什么?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于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已确认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表示,从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与武汉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
钟南山表示,目前非常肯定地证实出现了人传人现象。“在广东有2例肯定是人传人,因为他们没去过武汉。但是他的家人得病以后回来传染给了他。”同时,也证实了有医务人员感染。
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目前疫情不断出现新情况,这是传染病流行早期的共同特点。现在采取措施,完全是可以逆转的。
钟南山表示,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隔离,这是最有效的、最原始的办法。他预估,春节期间得病人数还会有增加。
钟南山表示,有信心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不会重复17年前的非典。“这次花了2周就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和隔离的制度,我不相信它会像17年前非典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的损害。”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消息,1月20日0时~24时,国内3省(区、市)报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7例。有人产生疑问,为何各地报告感染病例近日陡增?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回应说,检测手段加强是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说,对新发疾病的认知有个过程,疾病在早期也有演变的过程。报告感染病例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现在新的检测技术已经能比较快地检测出来。
记者了解到,国家相关科研机构迅速研发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随后进行技术优化。1月16日,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国家下发的试剂盒后,开始对武汉市送检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因此被检测出来并确诊的病人逐渐增多起来。
“此前,疑似报告病例需要中国疾控中心,或者卫生主管部门严格地鉴定以后才可以确诊。现在两次检测呈阳性,就可以确诊。”钟南山说,目前疫情不断出现新情况,说明这一新发疾病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的阶段。
●学会正确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如厕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都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式是,当手部有明显脏污时,应使用肥皂和流水进行清洗,没有明显脏污则可使用肥皂或清水洗手,亦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佩戴口罩出行
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应注意佩戴口罩,建议选择防护性强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正确的口罩佩戴方式为,佩戴口罩前应先洗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
●室内空气流通
在防控措施上,北京海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董建平曾表示,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保证半小时的开窗通风,但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防护技能下降。
●及时就医隔离
老人、儿童、慢性基础病人群、肿瘤患者、免疫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应在出现症状时第一时间关注和就诊。一般而言,青壮年可以遵医嘱进行居家隔离,不需要住院和治疗。个别重症病例,比如感染病毒后出现超敏反应的情况,应注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