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在医院坚守岗位,丈夫在另一家医院的隔离病区救治患者,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共同奋战,合奏出一段暖心的乐章。
“看到熟睡的孩子,看到心情凝重的爱人,还有年近80岁的老母亲,我毅然决定奔赴前线抗击病毒,舍小家,为大家,保家卫国,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来了!”谈起一月份出发时的心境,3月2日,我市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涂博对记者说。
1月28日早上,涂博和5名同事一同前往我市传染病医院支援。涂博是市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拥有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医院发出倡议书后,他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疗预备队。
涂博的儿子今年15岁,正值初三。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两个孩子都知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危险性,当得知爸爸要去传染病医院支援不能回家,两个孩子非常懂事,“希望爸爸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每天等你回家!”
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在老家的母亲,今年快80岁了。因为父亲去世不久,涂博成了母亲最主要的精神寄托。因为工作太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陪伴母亲。这次也是瞒着母亲去的疫情一线,他每天都要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
妻子李雪是医院药房的一名药师,当得知涂博要去疫情一线支援,心中纵有万分不舍和担心,却还是对他说,“家里交给我,你放心吧!”
进驻传染病医院后,涂博每天都要查看、会诊重症病人,制订治疗方案,协同传染病医院规范感控措施、分享防护经验。虽然资源匮乏,但他坚信一定会打赢这一仗。
作为我市支援传染病医院医疗队的领队,涂博除了值班、会诊,还要时刻提醒队员们做好防护。涂博因工作在医院里走来走去,每天走路都在25000步以上,半个月下来,体重整整减下来6公斤。他开玩笑说,自己把大肚子奉献给了市传染病医院。
从市二院到市传染病医院只有5.2公里,开车不过15分钟的路程。然而他和妻子却不能见面,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相互问候、互报平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演绎着特殊的浪漫。
2月25日,涂博解除隔离,回家和亲人打声招呼,随即就又投入到了医院原工作岗位。细心的女儿把对爸爸的牵挂化为文字,写了篇日记,名为《我的英雄爸爸回家》,字里行间诉说着对爸爸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读来让人泪目。
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我飞快地跑去开门,看见肩上一前一后搭着两个黄色塑料袋的爸爸。他又黑又瘦,面带微笑,两行眼泪不停地往下流。爸爸放下行李没有说话,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当时感觉爸爸的胸膛无比温暖,感觉我的英雄爸爸无比伟大。爸爸的眼泪打湿了我的脸颊,妈妈也没有说话,躲在墙角不停地擦着眼泪,正在学习的哥哥也立马出来两只手不停地揉搓着……家里的空气好像突然凝固了。我第一次看见爸爸流眼泪,他离家已经1个月了,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他,担心可怕的新冠病毒感染他……
□记者李文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