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3月24日 星期
徐玉芹:
10年“厨娘”路满腔爱队情


记者刘志松

从凤泉区消防救援大队离开一周多了,54岁的“厨娘”徐玉芹很不适应。“早上5点多该起床准备早餐了,中午12点要准时开饭,不知道今夜他们会不会出警,不知道他们掉了的扣子是否有人缝补……”得空的时候,她总是惦念队上的那一帮孩子,要不是疫情,她一定再去队上看一眼。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化解徐玉芹思念之情的是一张全家福。这张全家福上,徐玉芹和凤泉区消防救援大队指导员郑扬生坐在一起,后面是15个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在徐玉芹眼里,这群指战员就跟她的孩子一样,需要她去疼,去爱。同样,在这群指战员眼里,徐玉芹就是第二故乡的妈妈,平时他们都是亲切地叫她“徐妈”。

这张全家福是徐玉芹一周前离开消防救援大队时拍的,那天,这群消防指战员们还给她举办了一个欢送仪式。指导员郑扬生拉着她的手说:“徐妈,你跟我妈同岁,性格也像,这些年我一直把你当成是自家人,真舍不得你走!”本就留恋万分的徐玉芹一听,眼泪直接就掉下来了,不仅拥抱了郑扬生,所有的指战员她也一一拥别。为了把全家福拍好,郑扬生特别用心,他反复调试相机,来回调整机位,生怕有一点疏漏。全家福拍完后,大家纷纷拉着徐玉芹合影。队上新添了两辆消防车,指战员们就把车子从车库开了出来,让徐

玉芹和她的爱人坐在中间,其他人或站或立地围在她身边。

徐玉芹离开是因为儿媳妇即将临盆,必须有人来照顾。离开,徐玉芹也是一拖再拖。她本想干到春节就辞职,可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厨师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找到。”徐玉芹坚持着,从1月下旬一直坚持到3月中旬。

夜宵、生日面,还有病号饭,从走进凤泉区消防救援大队当厨娘,徐玉芹一干就是10年。徐玉芹文化不高,但她深谙一个道理:“只有吃得好,拳头才能攥得紧。”所以,变着花样给指战员们弄好吃的,就成了她每天乐此不疲的事情。除了包子、饺子、大米、面条这些普通食物外,羊杂汤、胡辣汤、酸菜鱼、大盘鸡、金针肥牛、水煮肉片、毛血旺等这些外面的美食统统被徐玉芹搬到了大家的餐桌上。

为了让指战员们吃上糖糕、油条,她凌晨4点半从床上爬起来。只因一句“饺子有家的味道”,她就一口气包了800多

个饺子。夜里听到警铃声,徐玉芹会和指战员们一起起床。指战员们去出警,徐玉芹就去做夜宵:“都是年轻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出警又是体力活,我不能亏着他们的肚子。”汤面条是徐玉芹做夜宵的首选,热乎,好消化。何世豪对徐玉芹做的面就很想念:“冬天夜里灭火归来,袖口上都结冰了,这时,看到厨房里亮着的灯,再吃上一碗徐妈做的汤面条,真的是暖到心窝里了。”

徐玉芹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的全是指战员们的生日。每隔几天,她就拿出来翻翻,看看谁的生日快到了,然后根据他的口味去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此外,她还会特地做两个水煮蛋和一碗长寿面送给寿星。“去年生日的时候,早上去吃饭,徐妈塞给我两个鸡蛋,说今天我生日,中午要记得来吃她做的长寿面。”何世豪继续回忆。要是谁感冒生病了,徐玉芹也会第一时间送上问候。她会端来一碗可口的酸鸡蛋汤,看着对方喝完,边看边说:“吃了发发汗,好得快。”

徐妈更像妈妈

空闲时候,徐玉芹会坐在厨房门口的小板凳上做针线活,不是给指战员补扣子,就是给他们补破洞。“平时训练强度太大,衣服破得快,徐妈经常帮我们补,徐妈手艺特别好,她缝补过的衣服破洞,一点也看不出针脚,绝对不影响穿。”指战员吕家辉说,前两天看见有两个队友的衣服又磨破了,要是徐妈在,肯定不会这样。

徐玉芹的包里除了针线盒外,还会随时备着创可贴、碘酒之类的。“新兵练习单杠,手上经常会磨出血泡,训练结束后,徐

妈就会拉着他们给他们消炎、上药。”吕家辉说,队上的每一名指战员都享受过这种待遇。要是谁家的孩子来队上探亲,徐玉芹还会炖鸡蛋、蒸蛋羹,做孩子们喜欢吃的饭菜。要是遇上哪个宝贝的生日,她会从兜里摸出钞票,作为生日礼物送出。要是不接受,她还会佯装生气,直到对方妥协,她才心满意足。

“小刘,你最近是不是又叫外卖了,那些东西不卫生,吃多了不好,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少喝饮料多喝水,少吃零食多

吃饭。”在指战员眼里,徐玉芹有点爱唠叨。只不过,他们喜欢这种唠叨:“从唠叨声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徐妈无微不至的关怀。”

10年间,徐妈把一批又一批的新队员迎进了凤泉区消防救援大队宝山路中队,又亲自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老队员,只是没想到,这次轮到了徐妈自己。她教指战员们种菜的那片菜地已经重新撒下种子,队员们却再也不见徐妈在厨房演奏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了。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