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5月6日 星期

封丘农民杜广俊建鸟类拍摄基地
吸引全国摄影爱好者慕名过“拍瘾”


杜广俊为水鸟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翠鸟觅食瞬间
摄影爱好者拍摄翠鸟
“新乡野生鸟类保护基地”匾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在杜甫的笔下,江山沐浴春光,春风送来花香,燕子衔泥筑巢,鸳鸯成对成双,一幅鸟与自然的和谐景象。爱鸟周到来了,让我们关注一名有爱鸟护鸟意识的普通农民,8年时间里,他在自己的“桃花源”里成为了鸟类的守护者。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月5日,沿着封丘县居厢镇安上集村的田野漫步,在黄河支流——天然文岩渠旁,记者“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里坐落着一片藕池,数只白鹭、蜡嘴雀正在悠闲觅食,一只小巧玲珑的翠鸟翩翩越过水面,这就是农民杜广俊的生态“桃花源”。

记者崔敬

自家苗圃爱鸟护鸟

今年55岁的杜广俊,是安上集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如今,他多了一个新名号,成为当地摄影圈里知名的“老杜”。这一切还要从2012年说起。

2012年,颇有经济头脑的杜广俊在村里的文岩渠边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苗圃。为了让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他还套种了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苗圃周边曾是一片闲置的荒地,几年里,杜广俊在苗圃四周挖掘了4片池塘,并种上了大片的莲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也是在这一年,因为痴迷摄影,尤其喜爱抓拍飞鸟,来自封丘县黄德镇北辛庄村的企业家刘俊生常常前去文岩渠附近摄影。在这里,二人结识。热爱鸟类的刘俊生常常向杜广俊谈起鸟与自然的关系,讲解一些鸟类的习性。潜移默化下,杜广俊也开始产生了爱鸟护鸟的意识。

随着小树苗的一天天长大,杜广俊发现,文岩渠附近偶有水鸟出没。

有了护鸟意识的他便“成人之美”,常常在苗圃旁的过道上随手撒下一把谷物。“让小鸟有点吃食,何乐而不为?”他心想道。

二人结伴在文岩渠旁散步,细心的他们发现,这里来了新客人,一只色彩艳丽的翠鸟出现了。这一发现,令刘俊生欣喜不已,他常常会去文岩渠旁拍翠鸟,但往往是等了大半天,都未必能遇到这只翠鸟。若是幸运,邂逅了翠鸟,却往往拍摄效果不太理想。

藕池里来了“新客人”

“可能是翠鸟不好觅食?”喜爱水鸟的杜广俊便想着捉些野生小鱼,为翠鸟补些口粮。翠鸟生性警惕,听到异响便会立即消失不见。杜广俊便先将鱼筐放置在水面上,投放好小鱼后,就悄声离开了。原本只是举手之劳,但翠鸟回赠给了他惊喜。

2016年4月,春光一片明媚。清晨醒来的杜广俊如常开始巡视苗圃林。这时,他在藕池旁意外发现,一只翠鸟来这里做客了。因为苗圃林生态环境优美,没有鸟类天敌,加之杜广俊时常的丢食,这里还吸引了白鹭、蜡嘴雀、金翅雀等林鸟。

在刘俊生的启发下,杜广俊慢慢开始学习研究鸟类知识,对鸟类的生活习性越来越熟悉。为了给翠鸟安个家,他在藕池里种上了翠鸟喜欢的蒲草等,还在池塘中间自制了圆柱形的铁网,捉来野生小鱼倒进去投喂翠鸟。

如今,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亮文岩渠,他便被悦耳的鸟鸣声唤醒。每天夜幕降临时,成群的小鸟开始归巢。照料苗圃、捕捉小鱼喂食翠鸟,成了他的生活日常。这些小鸟从最初的怕人,到惬意地与杜广俊和睦相处,它们在这里觅得了生活的天堂。

当杜广俊拿起装着谷物的“鸟食袋”边走边撒时,“林鸟”雀跃枝头,像是在感谢老杜的早餐。在这一带鸟类的眼中,老杜可是它们的“守护神”,不光按时投食,还会清除那些危险的捕鸟网。

从第一年开始,翠鸟每年会在这里繁殖8只~9只雏鸟。看着翠鸟妈妈为孩子喂食,传授潜水、觅食技能,杜广俊别提多高兴了。同样痴迷翠鸟的刘俊生也是分外兴奋,为了不惊扰翠鸟的生活,喜爱摄影的他便身穿迷彩服蹲守在草丛里,只为抓拍一张翠鸟的精彩影像。

各地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一只悬停在藕池水面上的翠鸟,瞅准时机对着水面一啄,一只小鱼便被它叼起。收获美食的翠鸟飞到枝头,甩了两下胜利果实后,仰头吞了进去……这样的精彩瞬间被刘俊生抓拍了个正着。

“老杜你看,这几张还不错!”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刘俊生高兴地招呼着正在一旁收拾鸟食的杜广俊。刘俊生将翠鸟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摄影群后,立即吸引了来自北京、深圳、澳门、

广东等地的摄影爱好者,大家慕名来到杜广俊的苗圃林,最多时一天来了30多人。

翠鸟生性警惕,来拍鸟观鸟的人多了,恐怕鸟儿们受到惊吓。于是,在刘俊生的提议和帮助下,杜广俊搭建起了一间十来米长的简易房,预留了16个观鸟摄影口供摄影爱好者拍摄。长焦镜头排排站立,躲在简易房里的摄影爱好者们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着捕捉一组翠鸟的精彩画面。

“咱就图个热闹,看着南来北往的专业摄影老师摄影,过瘾!”指着简易房内四处张贴的各地摄影爱好者发给他的照片,老杜特别兴奋。虽说爱鸟至深,但杜广俊从不捉鸟占有它们。用他的话说,“自由的鸟儿才最好看”。

“有些地方把鸟儿关在棚内摄影,拍出来的照片很僵硬,没有灵性。”爱好摄影40余年的摄影人樊新荣说,喜欢这里的美景,更喜欢老杜与鸟类的这种相处模式。

简易屋成了野生鸟类保护基地

“我们昨天就来了,感觉不过瘾,今天继续拍!”4月28日早晨7点多,来自我市的摄影爱好者皇甫琳和两名朋友驱车60公里,专程来拍摄银喉长尾山雀。全套摄像、防晒装备,在林子里全副武装蹲守。“蜡嘴雀、金翅雀、黄鹂、白鹭、池鹭、黑水鸡……来这做客的鸟类有40多种呢,不少摄影达人都知道这里。”

生性警惕的翠鸟唯独不怕杜广俊,老杜总结他和翠鸟的相处方式:悉心照料,保持距离。“翠鸟吃得快、消化

快,不管啥时候都不能‘断粮’。”如今,在这片林地里,海棠、大叶女贞、木槿茁壮成长,牡丹花开灼灼其华,成了许多市民前去拍照的“网红胜地”。

去年冬天,文岩渠水位下降捉不到小鱼,杜广俊便骑电动车一路沿堤到25公里外的长垣市下游去捉,这才把翠鸟的“粮食”续上。水面结冰,老杜要一点点敲碎,捞出冰块,而翠鸟就在头顶的树枝上“端详”着。

这些摄影人拍摄的时候,杜广俊一

般会坐在旁边,静静地看他们镜头里出现的画面,神情很是满足。因为爱鸟护鸟,还与非法捕鸟行为作斗争,2019年8月,老杜的简易房被挂上了新乡市野生鸟类保护基地(封丘居厢站)的牌子。

“文岩渠旁生态美景恢复不易,我能在自己的林子里帮着鸟儿们守护家园,高兴!”杜广俊说,爱鸟周来临,希望大家都能提高爱鸟护鸟意识,形成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他而言,每一天都是爱鸟周。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