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5月12日 星期

致富路上“蛙声一片”

刘军伟(右)在蛙池边忙碌

□记者平爱梅通讯员赵静

在农村,有不少群众通过养殖发家致富,有养鸡鸭鹅的,有养猪牛羊的,可是这养青蛙却并不多见。在新乡县朗公庙镇大泉村,村民刘军伟在“蛙声一片”中踏上了致富路。

5月9日,在大泉村的农田深处,6亩大的蛙场里,蛙声此起彼伏。刘军伟挽起裤腿儿,忙着从种蛙池中捞着蛙卵。他说,现在正是种蛙产卵的季节,必须及时捞出蛙卵,以防止种蛙碰破卵膜,影响孵化率。“这是昨天晚上产的卵,这是今天产的,颜色虽然不一样,但都没事儿,都很好。”刘军伟说起来挺专业。

38岁的刘军伟是个普通的农民,以前种着几亩田地,农闲时开开出租车,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将近不惑之年,要强的他一直想着干点儿啥。

从小在河堤边长大,对摸鱼抓虾很感兴趣,而且考虑到现在人工养殖青蛙在市场上的效益很可观,刘军伟跃跃欲试。但是一没技术,二没经验,他又有点犹豫了。

最后,在新乡县总工会驻村工作队的分析指导和鼓励下,刘军伟开始外出考察学习,并下定决心搞起了青蛙养殖。和他关系不错的3户村民知道了这事儿,觉得可行,就与刘军伟合计一起干,也好有个照应。

2019年3月份,他们这4户村民分别在自己的田地上改造了蛙池,并从漯河买回了第一批160万尾的黑斑蛙蝌蚪进行养殖,还注册成立了溪泉养殖专业合作社。

第一次接触养蛙,听人说起来很简单,可真正养起来,刘军伟才发现水的问题就是第一道坎。蝌蚪买回来两个月,按说应该长成青蛙了,可是自己的蝌蚪长得却很慢。

经过咨询,对方称有可能是水质的问题。一检测,是所用机井的水中含铁

较高而不利于蝌蚪生长。刘军伟他们几个养殖户就凑了4万多元,重新打了一口深井取水养蛙。

水的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每天喂着奶粉、鸡蛋清和专门的蛙饲料,蝌蚪们长起来一天一个样儿,相继进入了产卵繁殖期。

如今,刘军伟的种蛙池里每天都有很多青蛙产卵,现在第一批蛙已经产卵约100万尾了,后续还会有更多。刘军伟和合作社的成员们每天都及时查看蛙池情况,小心地将卵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5个月后,这些卵就会变成一只只青蛙,“蹦”入市场。

作为溪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军伟介绍:“种蛙约1万斤,新蛙今年要出到7万多斤。按照20多元钱一斤,效益是很可观的。一个人管6亩应该不成问题。”

因为种蛙繁育,溪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蛙池也从去年的12亩增加到了24亩。刘军伟说,现在每天听着池中的阵阵蛙声就仿佛是世界上最美的乐曲。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等时机成熟了,想把这乐曲分享给更多的人……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