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志松丁艳冰刘萌萌
阅读提示
黄河流经新乡174公里,滩区面积居全省之首。滚滚河水滋润了广袤无垠的牧野大地,阵阵涛声回荡着牧野儿女的动人故事。博浪沙旁,陈桥驿边,五谷丰登,稻米飘香;中原崛起,美丽新乡,乡村振兴,绿色希望。这条串起了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市的母亲河,流过21个乡镇504个行政村,数十万名群众枕着波涛入眠,听着号子耕种。
这条母亲河,让多少人魂牵梦萦,挂念心间。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早在2017年,李克强总理就曾冒雨考察了位于黄河滩区的封丘县李庄镇李庄村。了解到该村已列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村民都表示非常愿意搬出去,总理祝他们早日乔迁新居。
面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新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历史机遇,新乡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和沿黄县(市)、区要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谋划、策划、规划好沿黄生态带建设;抓好森林新乡建设、湿地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重视防洪安全、水质安全、生态安全;做好沿黄流域节水、用水文章;挖掘提炼黄河文化的精神价值,传承创新黄河文化的表达方式,实现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笑盈盈迁入幸福城
封丘作家朱东美生在沿黄乡、曾经工作在沿黄乡。年少时,他目睹了大大小小的水患,轻则河滩地庄稼绝收,重则家园被毁,村民四散逃难。
千百年来,母亲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滋养着一方水土;而黄河水患和沿黄地区的特殊地质,又制约着黄河两岸经济的发展。群众们盼着,既能留在这令人眷顾的故土,又能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我家住在柳月湾,家乡的美景赛江
南……”一曲《我家住在柳月湾》,唱出了原阳县官厂镇黄河滩区九龙泉、刘庄、三合庄等8个村庄1676户群众的激动心情。新乡市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计划后,他们顺利搬进了美丽的柳月湾社区。当地干部群众创作了这首讴歌新时代新家园新生活的歌曲,在社区内广为传唱。
看着社区内建好的广场、公园等娱乐、教育、养老设施,村民蒋俊飞满脸幸
福,“年轻人一般比较爱干净,住到社区,首先大家对社区环境非常满意。社区里小学、幼儿园、中学一应俱全,孩子们自己就可以出门上学,大人可省心了。”
按照新乡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计划,共规划建设10个安置区、1500栋住宅楼,目前整体建设工作大头已经落地,全市16万需要搬迁的滩区群众中,已搬迁入住3.4万人,5.1万人分房到户,其余群众也将在今年年底全部搬迁入住新居。
大踏步走上富裕路
“盐店庄,荒滩地,晴天沙,雨天泥,种啥不长啥,天天饿肚皮。”这首曾经流传在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的顺口溜,是曾经黄河滩区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盐店庄村走出了一条种植桃树的新路子,成为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桃树种植基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条条进滩公路修到家门口,实现了滩内滩外互通互联,春天赏桃花、夏天摘鲜桃的游客络绎不绝。盐店庄村集体收入不断
壮大,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今年春天,平原示范区启动黄河滩区“1123”工程,计划以盐店庄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滩区村镇,打造一个万亩桃林生态旅游综合体,壮大乡村特色旅游,引导群众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让滩区的转变惠及更多滩区群众。
在振兴滩区经济上,长垣市在黄河滩区勾画了腾飞的蓝图:计划投资40亿元,对滩区乡镇所有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滩区全境耕地保护和质
量提升;总投资120亿元,对501个村进行风貌提升及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等;计划投资16亿元,在滩区内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美丽经济、生态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目前,新乡市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46个(6条带、9个园、5个特色小镇、12个美丽乡村、10条进滩路、4个片区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滩区基础设施水平,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
埋头干打造绿世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笔下如诗画般的美景如今在封丘黄河岸边处处可见。
封丘县陈桥镇东湖是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息着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等濒危珍稀鸟类。封丘县以保护黄河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为明确方向,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宋源文化为切入点,计划联通水系11公里,新
建8座公路桥和30座湿地景观桥。全部建成后,陈桥镇将呈现水系环村、花海美村、森林围村的美丽景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州水镇”。
在平原示范区沿黄生态大道两侧,多点连片的特色花圃、果廊、草甸,将这里装点成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120平方公里的滩区正在实现“卖粮食”变“卖风景”、“黄沙滩”变“花果川”、“田园美景”变“营
商环境”的华丽转变,滩区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种下了绿色发展的新生活。
在今年新乡市“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提到新乡市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心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安澜、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努力创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乡经验。
扯开嗓唱出新黄河
“万里黄河一百道弯/这第九十九道就在封丘县/封丘县土地长盐碱/还出了一百八十台小窝班……”漫步在黄河堤岸上,封丘县豫剧阎(立品)派传人、新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祥符调的代表性传承人、76岁高龄的豫剧名家朱巧云在轻声吟唱起她作词作曲的《祥符调》。
作为河南豫剧的母调,祥符调引领着豫剧的发展历史,并不断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用戏曲讲好河南故事,讲好黄河故事”,喝着黄河水长大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金不换对黄河和黄河文化有
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为推动农村文化的开展,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艺术的培养,他在家乡建立了中国豫剧祥符调艺术馆,并定期组织豫剧艺术家们走入农村,让黄河文化在这里传承。
2017年,长垣市成功申报“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当地政府正在逐步筹建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主题公园,以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发挥母亲河的综合效益。
原武盘鼓、五柳集抬阁、李金梅毛笔制作技艺、长垣烹饪……新乡沿黄地区
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25项,其中省级项目9项、市级项目30项、县级项目186项。
听,高亢雄浑的黄河号子在九曲黄河边回荡,这是长垣市苗寨镇宗寨村的老船工在黄河边拉纤喊号子,劈波斩浪的大船向着前方驶去。凝聚了4000年黄河魂的号子,像是黄河的另一种咆哮声,喊出了牧野儿女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无畏精神。明天的黄河两岸,风光必然更加秀美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