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辉是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对象为封丘县闫庄村。近年来,他一直坚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梦想着把自己的才能用到实处。“把汗水流在食用菌科研中,把技术推广到农户手里”,这是他的口头禅。2019年,他积极申报新乡市科技特派员,目的就是为社会尽自己的力量。
承担市科技特派员后,张朝辉来到闫庄村,发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206人。经过多次与食用菌专业领域的专家探讨交流,考虑到闫庄村周围食用菌种植原料丰富,闲散劳动力多,他建议闫庄村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进度,也充分利用了农村废弃物,有利于环境保护,一举多得。
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俊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香菇迟迟不能出菇。张朝辉调查发现,香菇菇棚采用地下水喷淋,加之夏季雨水过多,排水不畅,菇棚湿度过大,导致大量的菌棒吸水过多,部分菌棒出现烂棒问题。张朝辉马不停蹄地把菌棒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和实验。最后他发现,及时采取脱袋处理,加之剧烈惊蕈能够解决迟迟不出菇的问题,有效挽回菇农损失达百万元。
俊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封丘县产业扶贫基地,张朝辉加大食用菌栽培科普力度,培育当地食用菌人才。一年来,他在扶贫基地进行了香菇母种生产、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以及香菇熟料栽培等食用菌关键技术培训,发放《香菇栽培与加工技术手册》等实用技术资料,推广适合当地的食用菌品种。他对调查结果进行精心分析,收集当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开发,筛选适合当地的优良香菇菌株808,同时积极开发适应当地的平菇菌株,并进行规模化的栽培实验,以扩大当地食用菌种类,促进食用菌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其间,他试验推广了两项新技术,“平菇栽培专用复配杀菌剂的制备方法(ZL2015106085489)”和“香菇增效节本栽培技术”,指导俊胜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种植香菇80万袋,带动周边577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
在日常工作中,张朝辉经常与河南科技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组一起深入农户家里,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指导工作,对农户菇棚搭建、香菇生产原材料的处理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现场手把手指导,大大增加了农户种植食用菌的兴趣和信心。
“没想到今年种香菇,我家脱贫啦,再坚持下去,我家离小康也不远了。”采访中,扶贫基地的一个农户感叹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一直是我的梦想,能利用‘小蘑菇’撑起‘扶贫伞’,我感到很欣慰,但要想靠‘小蘑菇’奔小康,还任重道远。”张朝辉若有所思,他正在布局着如何指导村民利用食用菌奔向乡村振兴的道路。
□策划刘志松记者李文奇
“张老师,快来帮我看看我的菌棒咋还不出菇,我都火烧眉毛了。”说话的是封丘县俊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张俊胜,他提到的张老师是河南科技学院张朝辉博士。6月10日,张朝辉来到其扶贫点闫庄村,一接到电话来不及休息,他就顶着烈日急匆匆赶到村里,和张俊胜一起查看香菇的生长情况,为其解决香菇生产中的大难题。这是张朝辉在科技服务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