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1月4日 星期

颜值气质兼修 豫剧唱响故乡情

村里的文化墙
金不换回村义演
后钟銮城村旧貌换新颜
扶贫车间工作忙

策划刘志松记者崔敬

300年前,封丘知县王赐魁到中滦城(现荆隆宫乡后钟銮城村)视察时,元代时蔚然而兴的中滦城已时过境迁。他悲凉地感慨道:“胜事苍茫随草尽,余威惨冽伴云寒。桑田极目留村舍,沙柳依依不忍看。”

世事沧桑,风云际会。300年后,因为脱贫攻坚战役、黄河滩区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古中滦城之侧,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镇拔地而起。宽阔的街区,昂扬的干劲,早已不可与彼时同日而语。“这可视为中滦城的再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封丘籍诗人李山说。

A

颜值气质“内外兼修”换新颜

沿着绵延的黄河大堤驶入北岸,一座七彩琉璃牌坊上书写着“后钟銮城村”的烫金大字。进入村口,便是科学规划的3纵13横街道。钟銮大道、复兴大道、民主路、自由路、富强路……每条街道都有专属的名字,可在导航地图上显示出来。

飘逸轻巧,时尚百变,远离喧嚣,在民主路上一座别致的轻钢材质打造的小别墅映入眼帘。这座类似于美国乡村别墅的房屋,正是从该村走出的教授金树培打造的。金树培说,这是不用砖瓦的房

子,轻钢建筑代表国家建筑发展的方向。“用我个人的实际行动来引领一下农村的建筑方向,房屋也能低碳环保,乡村生活也可以惬意、悠然。”金树培说。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讲党性、比奉献”“中国梦”“孝”“德”“红心向党”……漫步在村内,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随处可见,让人感觉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文化墙通过通俗易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创意新颖、图文并茂的彩绘图画,勾勒出“美丽乡

村”的建设蓝图,美化了乡村。不仅使墙体变漂亮了,还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传递着文明正能量,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斗志和信心。

“以前俺村稀泥窝窝,两边杂草丛生。下雨天出门先得找胶靴。如今,路铺好了,荒草没了,换成了绿化树,还铺了下水道,安装了摄像头,全村覆盖。”后钟銮城村村民金树世说。如今的村里,破旧的房屋不见了,一座座整洁、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

B

村干部用青春铺就致富路

后钟銮城村位于封丘县城西南20公里处,全村共有242户1067人、党员45名、村“两委”干部5名。北邻荆隆宫乡黄河滩区安置区、南靠黄河大堤,曾是一个软弱涣散、远近闻名的脏乱村。而如今的惊喜变化还要从这两年说起。

2018年村里“两委”班子换届,年仅30岁的金兴超担任后钟銮城村村委会主任,他也是荆隆宫乡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摸村情、问疾苦、兴产业、明方向……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他主动请缨竞选村主任,用铮铮男儿的忠诚担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从担任村委会主任开始,金兴超就带领村“两

委”班子,抓基层党组织,抓民生项目,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努力改变着村里组织软弱涣散的面貌。

村民们常说,从记事起后钟銮城村就没有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就连村委办公都要寄居在原村委会主任家里,办公条件十分简陋。这一直是村“两委”、全体村民的一块心病。

金兴超与村“两委”成员一起积极谋划,主动出击,终于筹集到各方面的物资,并协调到足够的建设用地。这两年,后钟銮城村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终于在全村群众的翘首企盼中建成使用,街道还建成了5个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公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村民心头的大难。

围绕“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后钟銮城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修建公厕、凉亭,推进乡村治理,打造美丽乡村,留住美丽的“乡愁”,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带来了活泼的色彩。

村里还以营造清洁、优美和谐幸福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点线面”相结合,大力开展“三清四整”,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助推乡村“美丽蜕变”。

在激活基层组织这一池春水,着力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后,金兴超带领村“两委”班子,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增加老百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上。通过深入考察论证,村里引进了服装厂作为扶贫就业点,带动村里的贫困劳动力,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

C

乡邻互助共建美丽家园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今的后钟銮城村处处弥漫着温情。73岁的贫困户金明陆和老伴儿双双失明,又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独子去世后,两名老人拉扯着孙子艰难生活。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金明陆的孙子学习成绩优异,几年前考上了吉林大学。为此,全村村民积极捐款,为金明陆的孙子筹集学费。如今,金明陆的孙子已在上海就业,待遇颇丰,金明陆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间,村民金兴宽的妻子查出了乳腺癌,家庭面临着“因病致贫”的危急。此时,全村村民再次发力为其捐款1万余元,村干部及时为金兴宽一家办了低保。如今,经历了手术,金兴宽的妻子正在恢复健康。

D

小村庄里走出豫剧大家

深秋的黄河大堤两岸曲声悠扬,熟悉的豫剧唱段回响在后钟銮城村的上空。在这里,每个村民都能随口来上几段豫剧选段。这里,不仅是豫剧母调——祥符调的发源地,还是豫剧大师金不换的故乡。

金不换成名之后不忘家乡,经常回老家为乡亲们唱戏。金不换说,自己所得的荣誉离不开封丘这片土壤,离不开后钟銮城村父老的支持。

多年来,金不换常常率团回到村里义演,让乡亲们大饱眼福、耳福。此外,他还在村里筹资建起了中国豫剧祥符调艺术馆,定期组织艺术家走入农村,让农民对豫剧艺术更有感情,也让艺术家们更接地气。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