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2亿老人未接触过网络。语音聊天、视频通话、转发分享、点赞收藏……这些我们信手拈来的简单操作,对家里的父母、长辈而言,可能却“深奥无比”。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中,将近2亿老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
疫情防控期间,到处都需要扫健康码,但部分老人使用非智能手机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无法完成相应操作,导致出行不便。有的老人在出门就医时遇到了困难:不会用绿码,上不去公交车,还耽误一车人时间。好不容易到了医院,扫不了码,又被拦在队伍外边。去医院配药,都需先预约才能挂号。尽管医院的导医台旁边放置了说明书,写清楚了预约挂号和看病的步骤,但大多数老年人尝试后还是失败了,好在医院有专人对他们进行帮助。
老年人长久以来习惯的现金购物、排队挂号、在窗口购票等生活方式,疫情之前尚能维持,疫情出现后服务业窗口作用削弱,为减少接触改为线上服务,点餐、挂号、政务……不少老年人蒙了,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数字化生活”中被“代沟式”淘汰。有媒体报道称,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方便的同时,也让许多老年人成了“数字贫困户”。
智能时代,怎样不把“银发族”落下?
“自从在老年大学上了智能手机课后,我对智能手机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操作和安全性等常识,手机敢用了。现在会发微信红包,也会滴滴叫车,但最常用的还是生活缴费功能。”64岁的赵甲松是高新区老年大学智能手机课第一批学员,如果现在不学,就影响生活质量了,成了新时代的“文盲”。老年大学教用智能手机,为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开了一扇窗。
河南新乡老乐宝,不让老年人停在“无G时代”
在电视机遥控器上,轻轻按一下“1”,电视迅疾进入视频通话界面,66岁的河南新乡市民方长园,与远在上海的老伴李良花唠起嗑来。电视还是那台电视,只是机顶盒上搭载了一个新系统——“老乐宝”可视化系统。历经两年的探索、研发、设计,由民政部门主导,联动新乡市12349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有关医疗机构,建设可视化智能监护服务系统。以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为载体,以老年人习惯操作的遥控器、“打电话”的方式,精准对接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老乐宝”与用户家庭电视相连,分为视频通话、居家养老、健康医疗、看电视、生活服务等6个板块,一键呼叫可以录入子女电话,具有视频通话功能,解决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麻烦。更实用的还在于,老人通过“老乐宝”还可以足不出户与社区医生、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享受家政预约、医疗咨询、健康档案管理、老年餐厅等多项服务。日常中需要服务时,打开电视,操作遥控器就可以直接“点菜”下单。“老乐宝”,老了的“宝”。它不仅仅可以视频通话,更现实的功能还在于,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实现了政府、老人、社会机构、医院多端实时联通,达到了“老有所依、老有可依”。
5G时代,万物互联互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发展动力。越来越多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养老产业中,衍生出了智慧养老产业,物联网和智能化设备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结合起来,可以为老人提供全天候、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5G技术发展为智慧养老安全、便捷、舒适等方面需求提供了更多产品和更广泛服务,如今“老乐宝”将逐渐普及,它提供了更快捷、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安心养老,快乐养老。
科技的进步,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
(新乡1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