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

美丽曹岗滋润百姓沿黄文化源远流长

天兴班大院内观看戏曲表演崔敬摄
搬迁中建设的电梯单元房
崔敬摄

策划刘志松记者刘萌萌崔敬

滔滔东去的黄河水,在封丘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背河洼地突然拐了个弯,而后滚滚北上,流入大海。在封丘县曹岗乡,您不仅能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还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景色和豫剧母调——祥符调的特有魅力。

繁荣乡村建设为百姓幸福加码

A

11月5日,在曹岗乡邵寨村,一排排联体独院和一幢幢电梯单元楼已建成,55岁的村民邵永学正在自家两层楼房里忙着装修。为了早日住上新房,装修中的一些零散活都是他亲自上阵。“现在正在进行房顶扣板,新房里的房间很多,闺女回娘家也有地方住,今年春节,俺全家就在新房里过年了!”言语中,邵永学掩盖不住内心的欢喜。

曹岗乡是封丘县沿黄乡镇之一,总人口4.1万人,共辖25个行政村,其中滩区村2个,分别为清河集村和邵寨村,均被列入2017年度封丘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项目。清河集村总人口7064人,1968户;邵寨村总人口1388人,413户。

滩区迁建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切实把这项工程做实做细,曹岗乡成立了以乡长为局长的滩区迁建工程建设管理局,每个安置区分别明确两名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迁建干部队伍,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包户干部,包户干部联系户代表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滩区迁建推进中,曹岗乡纪委书记宋代远负责这项工作。宋代远向记者介绍,为充分调动群众搬迁的积极性,他们把宣传动员群众贯穿于整个迁建工作中。利用显示屏、迁建干部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迁建政策,公开透明,及时解决疑问,让群众理解迁建政策、支持搬迁,变被动搬迁为主动搬迁。

除此之外,他们还按照先易后难,分批搬迁原则,通过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愿,分别制订清河集、邵寨村迁建人口认定方案,完成了邵寨村25栋联体独院迁建户的人口认定和清河集村第一批461户2754人迁建户人口认定工作。

清河集村第一批迁建户于去年12月5日顺利启动搬迁,年前461户搬迁完毕,旧房拆除到位。清河集村、邵寨村堤南旧房丈量和房屋认定全部完成。

B

扶贫就业车间助贫困群众摘帽

在清河集村的扶贫就业车间里,机器不停地转动,工人们正在匆忙地生产口罩。“忙的时候,我一天能挣300块钱,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工人翟利娟说。

今年38岁的翟利娟是清河集村的一户贫困户,因为家里有4个孩子和年迈的公婆,平时她只能在家做些农活和家务活,一切开销都要靠丈夫打工挣钱。如今,家门口的“扶贫就业车间”让她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贴补家用。

王慧是清河集村扶贫就业车间的负责人。今年4月初,王慧在曹岗乡政府的帮助下,正式成立了扶贫就业车间。在用工人员上,多数用的都是周围村庄的贫困户。“我们享受到了政府的扶贫政策,就要实实在在为政府分担困难。这儿的贫困户比较多,我们就想借扶贫的政策,让这些贫困户走进车间,增加他们的收入,争取早日脱贫。”采访中,王慧这样说。

怎样让贫困群众“摘帽”一直都是曹岗乡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曹岗乡纪委也一直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据了解,为推动曹岗乡脱贫攻坚,曹岗乡纪委通过入户访查,延伸了监督触角,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切实打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另外,对涉及贫困群众产业脱贫资金、扶贫物资、帮扶成效等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谈话、实地走访等形式,集中排查收集群众信访反映和问题线索,对村级资料整改不到位、帮扶成效不到位的村下发督办函。

贫困户不用出远门就能增加收入,再加上扶贫工作的精准开展,如今,曹岗乡的贫困群众陆陆续续脱贫摘帽,对今后的生活也是越来越有盼头。

C

守住青山绿水和乡愁“安居梦”再续“幸福梦”

11月5日,曹岗乡碧空如洗,黄河大堤风景如画,初冬的曹岗险工雄浑壮观、美不胜收。微风拂面,俯瞰黄河,滔滔黄河水转过弯道直冲堤坝而来。曹岗险工是郑州铁桥至东坝头河段北岸的一处历史老险工,它既是黄河工程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代代封丘人的逐梦图鉴。

曹岗险工处于黄河豆腐腰河段,临背悬差为全河之最,因此被称之为“悬河”“天河”“黄河第一险工”。近年来,通过上游小浪底有序调控和河道工程有效治理,黄河岸边的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不远处的黄河大桥横跨两岸,与险工交相辉映。护堤林茂盛繁密,蒲苇丛生,高低错落,一个以黄河工程为依

托的公园让人融归自然。如今,曹岗险工不仅是一道防洪屏障,而且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

在曹岗乡,由黄河决口时留下的一处自然湖泊——青龙湖湿地,同样是游客“打卡”的“网红点”。近年来,当地把青龙湖湿地元素与都市符号融合一体,让青龙湖湿地公园村镇美起来、亮起来、香起来、居民群众快乐起来,既建好秀美湿地,又打造美丽乡村。

如今,湖内盛产黄河鲤鱼、甲鱼、鲳鱼等鱼类20余种,湖边芦苇荡内栖息着震旦鸦雀、白天鹅、白鹭、水獭等禽兽1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9种,

其中震旦鸦雀是国内独有的鸟类,有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

D

祥符调发源地清河集用豫剧传播黄河文化

近200年来,豫剧在封丘黄河边薪火相继,名伶辈出。一方镶嵌在黄河“几”字形最后一道弯旁的戏曲热土上,诞生了祥符调。作为河南豫剧的母调,祥符调一直引领着豫剧的发展历史。

“万里黄河一百道弯/这第九十九道就在封丘县/封丘县土地长盐碱/还出了一百八十台小窝班……”越过黄河的粼粼波光,便能看见河对岸的清河集村。在这里,不少人会吟唱封丘籍豫剧名家朱巧云作词作曲的《祥符调》。

村民们都知道,祥符调是清河集的,大家都要注重传承。在天兴班大院内,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祥符调展示馆。天兴班第四代传人郭玉芹感慨,当年小小的天兴班从“小窝班”将朴拙悠扬的民间小调唱进了城市,唱红了大河上下,成就了豫剧祥符调。

曹岗乡党委书记吴继杰介绍,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黄河文化,该乡还在清河集村建设“豫剧祥符调戏曲文化小镇”,传承、创新提升戏曲文化。同时,祥符调戏曲小镇与黄河大堤美景、青龙湖生态湿地、陈桥景观交相辉映,也将助力当地旅游服务产业链的发展。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