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刘志松记者丁艳冰
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张双井村地处黄河滩区,距黄河岸边只有800米。说起村名的由来,村里的老人会眯着眼睛回忆:很久很久以前,黄河滩区杳无人烟,有一个姓张的人家落户于此,为了生存,打了两口井,一口用来浇田地,一口用来浇菜地。
如今,张双井村也来了“打井人”,他们也打下了两口“井”,一口装满了“关爱”,一口盛满了“真情”。这些“打井人”来自新乡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
扶贫要走到群众的心中。新乡市林业局驻张双井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车清桥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2014年驻村至今,车清桥把张双井村当成了自己的家。“家”里缺啥,“家人”需要啥,“家”里以后如何发展日子才能过得红红火火,成了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以前的张双井村,下雨遍地泥,天晴满地沙,村子破落得让外村人都绕着走。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和村“两委”集思广益,共同谋划,誓要让张双井村变个模样。车清桥通过多方协调资金,硬化了村内道路,安装了路灯,栽种了景观树,建起了党群工作站、卫生室和文体广场。
为了让张双井村早日摆脱贫困,车清桥一户一户地走访,一家一家地查看,记录下每个问题和细节,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
在双井小学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内,53岁的兰付祥在辅导十几名小学生写书法。谁能想到,多年前的他,因生活贫困,日子过得很不舒心,动不动就发脾气。
兰付祥是位残疾人,和70多岁的哥哥相依为命。自己腿有残疾无法打工,哥哥身体虽然硬朗,但是年龄大了,也找不到工作。了解他家里的情况后,车清桥为兰付祥的哥哥安排了一个看大门的工作,一年两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各种扶贫补贴,兄弟俩的生活有了保障。家里院墙建起来了,大门装上了,快倒塌的厕所也修建一新,里面还装上了坐便器。更让兰付祥感动的是,车书记把他当做了亲人。两年前,兰付祥腿摔骨折了,车清桥一连数日给他送饭。
看到兰付祥有书法特长,还是新乡市书协的会员,车清桥介绍他到小学教书法,还出资让他到省外学习。师生的尊敬,乡邻的称赞,让兰付祥觉得做人有了尊严,人生有了希望。
贫困户马小斌家里有3个孩子,生活负担重,他想创业干点啥。车清桥寻亲访友,给他找了卫辉市一个有名的卤肉店老板当师傅,免费教会了他卤肉的技术。卤肉生意做起来,马小斌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打算:再增加个磨芝麻香油、芝麻酱的业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文明新风遍地吹
在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下,在村“两委”的辛勤努力下,2016年,张双井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然而,几户家庭遭遇的突然事件,让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意识到在低保兜底等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仍有村民可能因病致贫、因灾致困、因残致难,未纳入低保的“边缘户”还存在返贫可能。
“我们考虑筹集一笔资金帮村民‘救急解难’。在借鉴外地经验后,我们先后组织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商议,一致同意成立爱心协会。”村党支部书记张谦说,2017年12月,张双井村“爱心协会”成立,驻村工作队协调捐助了5000元资金,在村党支部成员的带领下,五六十户村民捐款1.8万余元。
2018年年初,村民郭世猛被确诊为白血病,急需巨额手术费,爱心协会按章程商议借给了郭家2万元。
2020年3月,贫困户朱伟强因病去世,爱心协会为其家庭捐助1万元。“儿媳走得早,儿子生病后又把家里掏空了,下面还有3个孙辈要抚养。村里捐助的1万元钱太及时了。党的恩情,俺一辈子也忘不了!”作为一名老党员,朱伟强的母亲郝桂枝感动地说。
从五六十户到现在260余户,张双井村捐款入会户数持续攀升,捐款总额增加到八九万元。
张双井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爱心协会这个载体,筑起爱与正能量的群众堡垒,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村民互帮互助的积极性,让村风日渐文明和谐。
打造幸福生活
晴朗的冬日,黄河岸边的张双井村宁静自然,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象。村里两家饭店食客盈门,生意红火。主打驴肉宴的黄河人家餐馆把河对岸的郑州人都吸引了过来;享誉原阳的关四辈烩面把分店开在这里,附近乡镇的食客也闻香而至。
这两家饭店是张双井村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张双井村未来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一个偏远的乡村,凭啥能让知名饭店入驻呢?黄河人家餐馆老板赵新矿说,新乡市林业局协调一家企业,投资20万元把荒弃的院子整修一新让他开饭店。“和车书记接触后,感觉他一心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用心干事业,让我有了信心。”赵新矿说。
半年前饭店开业后,对于在附近村庄招收的9名服务员,赵新矿开出了比县城总店还高的工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如今,两家饭店名声已经传播出去,生意格外兴隆。
“我们要利用好黄河的丰富资源,通过果树的种植、采摘、深加工和民宿,餐饮等,把张双井村打造成为黄河岸边的乡村旅游景点。”车清桥说。
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劲十足。车清桥组织17户村民成立了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发了300余亩梨、桃、核桃等经济名优林,人均增收3000多元。他还请来局里林业专家搞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种植技能,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等。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让村子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实现了农业收益稳步增长,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现在村里还发展了草莓、石榴等优质水果品种的种植,下一步还要请农科院的专家探讨品种的改良,让果蔬种植的附加值更高。”车清桥说。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生态旅游……在张双井村,一幅幅画面正在徐徐展开,美好的故事说也说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