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申长明)2021年元旦将至,预计会迎来新的消费高峰,12月30日,市消协发布元旦消费提示,倡导文明、科学、绿色、环保的品质消费理念。由于元旦期间人员流动性会加大、聚集性活动会增多,也是防范聚集性疫情的重点时段,市消协提示市民在消费时注意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严防进口冷链食品。近期,部分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在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极有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购买食用进口冷链食品,确实需要选购的,应密切关注进口冷链食品检疫信息及入关证明。切勿购买、食用来历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选购冷链食品时应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避免徒手接触食品表面。购物后首先对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随后进行手部清洁与消毒。在清洗加工冷冻、冷藏食品时,严格处理内外包装,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实行实名制。食品生产经营者面向消费者销售进口冷链食品时,应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或货柜醒目位置加贴“豫冷链”追溯码。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应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扫码,核对产品信息与追溯码信息是否一致。消费者不能使用微信扫码购买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进行实名登记(姓名、地址、电话)并将登记信息上传至“豫冷链”。
二是要合理安排出行,疫情还未过去,市消协再次提示消费者如确需出行,须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服从配合当地各项防控要求,做好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个人防护,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
三是慎重对待预付式消费。预付式消费投诉居高不下。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前要注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办理预付卡时要按照自己实际需求预存;不要轻信一些商家的口头承诺,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在办理预付卡后,要索要票据,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
四是理性消费维权。在任何场所消费或缴纳任何费用时,消费者应核对缴费清单,索要正规票据,保存好相关票据凭证。当合法权益受损时,要理性处理,可先与卖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应及时向市消协投诉,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