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

版画铸丰碑 刀木展雄魂
——张伟元4年完成红旗渠100大工匠木刻肖像版画创作侧记
张伟元介绍创作杨贵肖像版画的经过刘志松摄影
与吴金印(左)等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张伟元提供
与红旗渠影像记录者魏德忠(右)在一起张伟元提供
与修渠村民在一起张伟元提供
走遍林州乡镇走访当年修渠大工匠走遍林州乡镇走访当年修渠大工匠张伟元张伟元提供提供

记者刘志松

“版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艺术门类。用木刻版画这种传统的艺术体现红旗渠精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12月30日,在卫滨区石榴巷张伟元版画工作室,张伟元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新闻工作者,自己有责任用版画艺术形式把红旗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河南美协版画艺术协会副主任,新乡市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新乡日报社主任记者张伟元退休之后,放弃安逸的生活,历时4年,独自完成红旗渠100大工匠木刻肖像版画的创作,个中甘苦心自知。

1960年,26岁的杨贵(卫辉市人)担任林县(今林州市)县委书记。当时的林县水源奇缺,十年九旱。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的生活状况,杨贵率领10万林县人民,历经10年,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

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几代人不懈奋斗。

“之所以选择红旗渠这样的题材,缘于2016年河南省文联组织艺术家到红旗渠采风。红旗渠工程浩大,蔚为壮观,一次又一次撞击自己的心灵。”张伟元当过记者,从一入行就立志要当“小报大记者”,早年采访孔繁森、史来贺和吴金印等先进模范及刘国梁等名人的图文就曾广受赞誉,后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深入西藏采风后创作的400余幅系列版画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30余场次,被西藏艺术大咖们誉为“填补西藏美术空白”的作品。因为有过这些经历,让他感到生活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自己有责任把红旗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认为,当年修渠人用钢钎在坚硬的石头上锤凿,与自己用木板刀在板上刻画有相通之处。

木刻版画创作过程极为艰辛,而且从搜集素材到绘画、刀刻、印刷等都要靠一个人完成。

为了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张伟元克服了交通不便、通信不

畅等困难,在新乡与林州之间往返数十趟,行程上千公里,足迹几乎遍及了林州市全部乡镇、上百个村庄,先后采访了300多位当年修渠人。

由于当年的修渠人居住分散,为了找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张伟元常常要跑两三趟。

冬天山里奇寒,张伟元睡在简陋的旅馆里,有时候盖两条被子半夜还被冻醒,只好让老板再加一条被子。曾经在盛夏的高速路上,他的汽车轮胎突然爆胎,烈日下等待救援将近5个小时,一辆辆汽车从他的身边疾驰而过,张伟元说,至今想起来都后怕。

回到新乡,他从采访到的300多位修渠人中选取100位人物作为红旗渠100大工匠的创作模特。这100位大工匠中,有石匠、有司机,也有放炮手、炊事员,其中有50多位是乙等以上劳动模范,30多位是共产党员。

“当年的修渠人,现在大都已经有八九十岁的高龄了。有的因掉了牙齿面部变形,有的修渠时崩瞎了眼睛。修渠人都是平凡的劳动者,也是伟大工程的建设者,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劳动者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张伟元把对工匠们的崇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一笔一笔地画,一刀一刀地刻,刻坏了重新再来。他决心用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再现大国工匠精神。

创作过程中,张伟元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时不小心刻刀伤及手指,他都无暇顾及。那段时间,他把自己关进工作室,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一回到家中,他累得瘫倒在床上,连吃饭都拿不起筷子。但一想到渐渐完成的一幅幅版画作品,他内心感到无比喜悦。

因为记者的身份,张伟元与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有多年的交情(2018年,杨贵去世后,张伟元曾在平原博物院举办“杨贵在新乡”摄影展)。“杨贵是我们新乡人,他既是红旗渠的缔造者、设计者、指挥者、组织者,更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作为县委书记,他与修渠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千千万万个修渠人的代表。”

让张伟元感到愧疚的是,前年冬天父亲患重感冒,为了不影响他创作,父亲自己去街上买药。但因天气寒冷导致父亲病情加重去世。每当想起这些,他都感到深深的自责:“在父亲有生之年我没有多陪陪老人,没能多照顾父亲,多尽一些孝心!”说到这里,张伟元几度哽咽。

在张伟元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他的每一副版画作品,人物都是面带微笑,虽然脸上布满了沧桑,但都透着坚毅。这些作品的画面以红旗渠渠石作为背景,分黑白两种颜色,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振奋精神。

“虽然已经退休,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只要方向正确,哪怕路途遥远,只要付出努力,终会敲开机遇的大门。”谈到创作红旗渠100大工匠木刻肖像版画的感受,张伟元说,明年是建党100周年,他要把红旗渠100大工匠木刻肖像版画拿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去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旗渠精神,更好地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酒香不怕巷子深。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北京、郑州、深圳、江苏等地的美术馆表示,要展出和收藏张伟元创作的红旗渠100大工匠木刻肖像版画。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