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3月18日 星期

乡村集市


□杨恒战(封丘县)

记忆中,母亲很少去赶集,购买居家日常物品,多是父亲去。关于母亲赶集,在记忆中一遍又一遍的搜寻,竟只有两次,印象最深的就是童年的那次。

大概六七岁时,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母亲说要去赶集了,于是,我的心便激动起来,这一天似乎也变得不再普通了,虽然我并没有跟她一块儿去。

那时,集市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因此,从母亲早饭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我便又盼望着母亲早点儿归来了,我想知道母亲此行到底买些什么物品回来,更期盼着母亲会给我买回些好吃的零食或好玩的玩具。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集市在距村子八里之外的地方,这么远的路程母亲只得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眼看着太阳由正东方转移到东南方,又由东南方转移到正南方,而母亲依然没有回来。中午放学的姐姐看母亲不在家,就径直到厨房开始做饭,我再也按捺不住了,就给姐姐打个招呼去村口迎接母亲了。

村西通往集市的土路上很热闹,赶集回来的人有步行的,有骑车的,还有拉架子车的,大家有说有笑,从集市上买来的物品琳琅满目,那场景很是壮观。我在小桥上时不时踮起脚来向远处张望,在连绵不断的路人中努力搜寻着母亲的身影。

突然一道奇怪的亮光闪了一下我的眼睛,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朝着发光的地方望去,竟看到了母亲,她坐在邻居李婶的自行车后座上,手里举着一个很大的银白色物品,圆圆的,就像一个大镜子,那道耀眼的光正是那件物品反射太阳的光。

母亲看到了我,就从李婶的自行车上下来了。这时,我才看清母亲拎在手里的不是镜子,而是一个铝制的大锅盖。

我从上到下仔细打量着母亲,发现她的手中除了这个大锅盖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物品了。于是,我又期待着母亲会掏她的口袋,希望拿出我想要的零食或玩具。但母亲没有掏口袋的意思,她的口袋是瘪瘪的。

母亲让李婶先走了,我们母子俩结伴步行回家,母亲说这个锅盖结实耐用,而且不重,以后做饭就方便多了。她只顾给我看新买的锅盖,并不曾注意我幼小脸庞上的表情变化及深藏在内心的失落。

家里的锅盖是父亲用麦秸杆和高粱杆的外皮做成的,沉重不说,还不结实,用不了多久就坏掉了。我也知道,母亲逛了一上午时间,足可以将整个集市的角角落落逛个遍。但最终,她只挑选了家庭最实用的一个锅盖。

想到家里经济拮据,想到父母辛苦持家的不易,我很快就从没有零食与玩具的失落中走了出来。我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大锅盖,双手高举头顶,感觉也很好玩,就像是举着一个圆形的玩具。就这样,我们母子俩在边走边聊中高高兴兴回家了。

每每提及乡村集市,我的脑海中就会涌出童年的这段回忆来。因为有了这件事,直至长大,我从未向母亲提过一次购买零食与玩具的要求。

整个童年,父母给我从集市买来的物品就是凉鞋。时间我记得很准,每次都是麦收前,父亲购买草帽、镰刀、木锨等麦收用具时顺便给我捎来,一年一双。小时候淘气贪玩,穿着它整日和小伙伴们又蹦又跳,往往夏季没过完,鞋带就烂掉了。智慧的父亲就借助烧红的薄铁片将烂掉的鞋带重新粘上去。

读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开始让我们用钢笔写字。一次得知父亲准备去集市卖马驹,我就大胆地向父亲提出了想要一支钢笔的请求。没想到父亲不但答应了,还同意我跟他一块儿去。那是我童年唯一的一次跟父亲赶集。

虽然直到集市快结束了,父亲并没能够将马驹卖掉,但他还是给我5元钱让我买了支集市上最好的钢笔。这支钢笔伴随了我3年,遗憾的是,小学快毕业时,被我的一个同学借去弄丢了。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乡村集市提供了农村人的生活必需品。农村人曾经将赶集看成一件很郑重的大事,那是物质匮乏年代的“狂欢”,散发着浓浓的烟火味。

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风风火火的集市褪去了繁华。随着超市、网购在农村的兴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知从何时起,赶集已成了一件很遥远的事。

每每想起乡村集市,我就会想起童年关于乡村集市的点点滴滴,想起母亲逛了一上午只买来一个铝制锅盖,想起父亲每年夏季给我买的一双凉鞋,想起父亲给我买的那支钢笔。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