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曙光
在医院有个科室非常特殊,它可能会没有来自患者本人的主诉,就医过程全凭医生的经验与家长的描述,而家长的描述有时也未必准确,业内人将这个科室称为“哑科”。在市二院,这个“哑科”的掌门人是位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儿科专家王晨旭。
1991年,王晨旭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儿科系,他擅长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儿科急救、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工作。他率先在医院内开展了新生儿气管插管,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工作;率先在医院内开展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等工作;率领科室开展了矮小症及性早熟的诊治工作;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在儿科,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王晨旭说,由于孩子小不会表达疾苦,有时医生要像侦探那样,从现象推断本质,只有将谜团一层层揭开,才好对症下药。
2008年的一天,正在值班的王晨旭突然接到120的急救电话,原阳县一名11个月大的婴儿急需抢救,家长正在从原阳县医院转诊到市二院。患儿发病突然,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胸片显示为肺炎。王晨旭在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其症状不像肺炎,更像是农药中毒。但这么小的婴儿发生农药中毒的可能性非常小,他便再次询问家属孩子发病前是否有什么异常,并直接询问家长孩子有没有接触到农药,但孩子的家长却矢口否认。
在所有谜团未揭开之前,必须先拿出救命的方案。经验丰富的王晨旭坚持给患儿做了相关化验,并明确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找到了发病根源,治疗就有了方向,在他的紧急救治下,患儿很快转危为安。原来是患儿的母亲在用农药拌过种子后,忘了洗手就直接给孩子喂奶了。事后家长非常懊悔和感激,向他一再表示感谢。
2017年9月,一位母亲抱着自己1岁3个月的孩子在市二院门诊大厅焦急万分,这一幕恰巧被王晨旭看到,他赶快上前询问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误将饮料瓶中的蚊香液当做饮料喝了,导致中毒,急需救治。抢救生命,分秒必争,王晨旭二话不说及时对孩子进行施救,孩子很快得救。他说,只有高质量的抢救,无缝隙的对接和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每个患者的生命重托。
多年来,他以精湛的医技,热情的服务,持之以恒的爱心和责任心,用心、尽心守护着每个患儿的健康,更用赤诚的大爱,书写着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诺言。如今,已有几万名患儿在他的诊治下得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