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6月2日 星期

司马小萌:用光影讲述人生

司马小萌为牛子祥艺术馆题词
司马小萌与牛子祥(右)两位老朋友再相逢
牛子祥(左)向客人赠送摄影专辑
司马小萌(右)参观牛子祥艺术馆

记者 丁艳冰/文 张延/图

和相机结缘50载,让司马小萌深深爱上了光影的世界。

5月30日下午,在位于牧野区王村镇牛村的牛子祥艺术馆门前,白发苍苍的牛子祥在翘首等待。当看到司马小萌的身影,牛子祥快步上前,两位摄影名家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牛子祥艺术馆内陈列了牛子祥60多年来在新乡各个历史时期拍摄和珍藏的各类照片600余幅。一个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乡日报社高级记者,一个是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1980年就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北京晚报》高级记者。在牛子祥的陪同下,司马小萌一边参观艺术馆,一边沉浸在了这个承载着记忆和岁月的光影艺术氛围内。

“我们结缘于1988年。那年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成立,大家推选司马小萌担任会长。”牛子祥至今还记得,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成立时,《新乡晚报》(《新乡日报》前身)是26个发起单位之一。

司马小萌挑起会长的重任后,中国晚报摄影学会蓬勃发展,成员也从初创时的35家发展到了近200家,逐渐成为全国日报、晚报、都市报摄影记者和广大摄影爱好者共同参与的公益平台,成为新闻摄影界一面旗帜。

从新疆到广西,从辽宁到福建,司马小萌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大家进行摄影采风,交流经验,理论研讨。她还建立并亲自操作学会的官微,为大家提供更广泛更及时的交流平台。

司马小萌曾获得韩国全国科学大会每年只授予一位外国名人的“科学文化交流金奖”。获奖证书上写着:“此记者为中国大文化使者,努力推进了摄影的普及与发展,为弘扬摄影文化、促进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除了参观牛子祥艺术馆,司马小萌还应邀为新乡日报社采编人员进行了手机摄影技术培训。她对摄影艺术的独特诠释,对手机摄影的熟练掌握,对新闻图片的专业分析,令一线记者和编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资深的摄影记者,司马小萌大半生都在和镜头打交道。197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先后供职于《张家口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是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常委。曾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工作期间,司马小萌跑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用大量精彩的新闻照片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人民记者的正义形象,在京城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1980年,她于京城大街小巷抓拍的组照《十字街头》,荣获首届全国好新闻奖,也成为第一个以批评性图片报道获得全国大奖的新闻记者。她在《北京晚报》开辟的专题新闻图片专栏——《司马小萌驱车走京城》,历时多年,多次获奖,在读者中有极好的口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我,血气方刚,特别喜欢琢磨在新闻摄影中玩点花样儿。先是尝试用鱼眼镜头拍摄新建的住宅群,用它180度的视野表现建筑的宏大与宽广,以体现建设成果的丰硕。”在对文艺片的处理上,司马小萌是最早尝试使用多次曝光技法拍照的摄影记者。

作为北京新闻界的代表人物,司马小萌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以来,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政议政,为首都的经济建设与人文建设献计献策。

退休后,司马小萌仍继续致力于摄影公益,是全国新闻摄影交流平台的领军人物。她注册开通了《司马小萌走哪拍哪》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免费教授大众手机摄影。同时,她跨界进入文学领域,创作的近百篇散文被全国20多家报纸刊发转载,多家报纸为之开辟了散文专栏。

司马小萌的父亲司马文森,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文化工作者、统战工作者、著名作家、外交家。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小萌和她的5个姐妹个个品学兼优,分别在翻译界、新闻界、统战工作、医学界、海外华文教育及电影界取得卓越成就。

一名新闻工作者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司马小萌在《北京晚报》经常每天刊发一幅图片新闻,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以此为动力,进入了新闻领域。”

当记者提出让她为年轻记者寄语一二时,司马小萌表示,做记者一定要有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够在记录的时候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三观不正的记者会将错误的认知传递给他人,从而危害社会。

在新乡短短两天的停留,给司马小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新乡的先进群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乡的南太行又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新乡要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大力宣传,让新乡的知名度更高,助力经济腾飞。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愿意发动大家走进新乡,用光影艺术共同宣传新乡的好山、好水、好人。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