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不见的老友来家,品过茶之后,他叹口气,对我说他今天是专门上门求教我这个老友加老乡来了。接下来向我叙述了一件事:
他说前几天他女儿买了点蔬菜、水果来家里,他随口说了一句“来家看看就行了,就别买东西啦”。女儿一听,极不高兴撂下一句“这是填憾”!
他感到莫名其妙,心想“填憾”啥意思?女儿在气头上,不便追问,只好忍着不吭声,结果是不欢而散。他心好疼。
老友和我一样,当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建设,从南方来到第二故乡已定居六十余年。过去,在老家只听说过“填汉”,意思是女人倒贴男人。“现在,女儿竟学会本地方言来蒙我,不懂啥意思。不晓得你听说过没有?”
听了老友的叙说,他有一肚子委屈,看来“填憾”刺疼了他的心,让我给他道个明白。说实话,“填憾”这个词,我也是首次听说,我自己还真不明白其意,怎能向他讲清楚?于是,我先不作解释,而是劝老友:“自己的孩子,别放心上。可能是她经济条件不宽裕,没有好好孝敬您老两口,是一大缺憾吧?”我又反复开导、劝说,他将信将疑地走了。
事后,我为“填憾”一词专门请教本地朋友。朋友一听,拍案道:“这孩子,怎么这样对父母说话!她说的‘填憾’意思是回家看望父母,从不空手,总要买点爹、娘喜欢吃的东西带家,却从来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得!我醒悟了,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的老友是位退休工人,老伴儿没工作,凭他的退休金,两人的生活只能算温饱。平时,他向来体面做人,从不抠门。即使手中握有小钱儿,也有后顾之忧:万一他先“走”了,老伴儿咋办?他能把那点儿老本当下就献出来?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心才安呀!
作为女儿,面对年迈的父母,要怀有感恩之心,切不可存有索取之心。有朝一日,将来父母“走”了之后,所有一切不都是你的吗?你常回家看看,不是为了得到好处,捎带点吃食孝敬父母,虽有付出,这是应尽的孝心。你不会知道,你的举动,左邻右舍看在眼里,装在心里,背后人前口中对你的点赞,留下的好口碑,你是想像不到的,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父母健在,是儿女们的福气。愿天下的儿女们,趁父母健在,别嫌弃,要以朝圣的心态,虔诚的真心,常登门看望,帮其料理点家务。有条件的在经济上给点资助,重要的是要关心,经常聊聊天,说说话,给予精神抚慰,别再用“填憾”的话语刺疼父母的心。
(老年记者 张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