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蕊
一场大水,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举动,没想到竟能产生那么大的能量。在我市这次抗洪抢险救援中,红旗区留庄营村的数万个小花卷助力抗洪一线,成为颇受抗洪救援人员欢迎的食品。制作小花卷支援抗洪一线的发起人王霜也因为《中国妇女报》《新乡数万“小花卷”助力防汛一线》的报道而闻名全国。
今年31岁的王霜是河南省荣军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是留庄营的“媳妇儿”。“我现在正在调整中。”8月7日下午,她见到记者时说。原本在药房工作,皮肤白白的她现在变黑了,嗓子还有些沙哑,还没有彻底恢复。
“其实我也是受益人,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感动。”谈起制作花卷这件事情,王霜说,起初她看到牧野湖、彩虹桥、人民胜利渠等河渠多处漫水,很多市民自发地去装沙袋、扛沙袋,她内心涌现出一种迫切的想法,就是要做点什么。于是,她和从事馒头生意的好友李朝娟商量后,决定做花卷。
说干就干,俩人一起去李朝娟的店里带面粉、食用油等,在留庄营广场就支起了摊儿。7月24日凌晨4时许,第一锅花卷出炉!王霜在朋友圈发布了信息,几分钟后,河南工学院一名老师就跟她联系,要300个花卷,送给入住学校的救援人员。此后,需要花卷的电话接连不断,很快面粉告急。5时48分,王霜一边在朋友圈和留庄营妇联活动群发信息筹集面粉,一边安排人去买。一会儿工夫,门口就堆放了10多袋面粉——但都是半袋的。原来这些面粉都是附近居民家中正在食用的面粉。“大家都是放在门口,没人跟我说。”王霜说,当时她可感动了。
与此同时,陆续有三四十人来帮忙,蒸花卷队伍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了几十人,最后达到上百人。发面、揉面、擀面、涂油酥、卷卷儿、上笼蒸、接锅、打包……大家有序分工。为了让花卷口感更好,他们尽量把面片儿擀薄点儿,多抹点儿油酥。
8时许,王霜让人买的10多袋面粉送到,但仅仅一个小时就用完了,面粉第三次告急。王霜正在焦急中,这时,有一个“大哥”直接给王霜拉来了一面包车面粉,一袋50斤,大约50袋。卸了面粉,吃了俩花卷,这位“大哥”就走了。当天下午,这位“大哥”又拉来一车白菜和粉条,让王霜他们熬制烩菜,送给救援人员。晚上,他又送来一车面粉。王霜说,事后她才知道这位“大哥”叫陈新献,就住在附近。
此后,陆续有很多人捐赠面粉等物品,还都是成车捐赠,一车几十袋;也有人捐钱,让购买食材;有一名外地的志愿者直接带了一车40多袋面粉过来,卸了车,吃了俩花卷和一碗烩菜,站起来就离开了,至今也不知道对方姓名;郑州大谢村的一个朋友带着800件水找到王霜,同样是卸了车就走。王霜稍作挽留,这位朋友说,还要赶回去清理自家地下室的淤泥。
原本打算做一天,可是看到大家的支持和热情,王霜觉得必须继续做下去。
第二天早上5时许,王霜来到灶前,大家已经蒸好了两三千个花卷。原来有志愿者凌晨3时就自带围裙、工具赶到现场做准备了。有的为了不耽误8时上班,早早过来,卷上几锅就上班去了。
食材充足,又有“干家儿”,王霜决定,由之前的等救援队派人来取花卷改变为送花卷上前线。王霜负责外联,其爱人等几个男同志负责外送。抗洪一线的大堤上、安置受灾群众的安置点、卫辉的受困村庄等都能看到小小的爱心花卷。
王霜说,单位领导跟她联系,关切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单位全力支援”,她婉拒了。不过细心的领导还是听出王霜声音沙哑,第二天就让同事送来药品,其中仅润喉片就100多盒,感动得王霜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王霜把药品分开,一部分放在蒸花卷现场,一部分随身携带,以便在送花卷途中送给需要的人。
连续5天,王霜团队送出去的花卷多达几十万个。
很多人王霜至今不知道姓名,可能走在路上都不一定能认出来,但就是有了这些“无名”志愿者的支持与帮助,她才能将数以万计的小花卷送到一线,送到那些最需要的人手中。
王霜说,这是她第一次做公益活动,以后还会继续做下去!她感觉做公益活动让自己内心充满力量,一种向上而生的力量。8月6日,王霜随同红旗区妇联一同来到红旗区消防救援大队进行慰问。
河南省荣军医院药剂科主任吴静介绍,王霜朴实善良,组织能力强,是个热心肠,同事们都很喜欢她;思想上王霜正派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入党积极分子;王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认真勤勉,领导布置的任务均能保质保量完成。王霜的举动,不仅乡亲们给她点赞,单位同事们也为她点赞。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全国各地救援队伍的撤离,王霜的名字与她的善举一起,早已传遍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