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卓
问诊治病,用仁术解患者顽疾;医海求索,以勤做舟进而有为。他就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建华。
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老年性痴呆神经修复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医药创新协会脑神经药物研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委员、河南省卒中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新乡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建华的头衔繁多且耀眼。在临床工作中,他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推进经颅磁刺激治疗认知障碍、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神经心理障碍规范化治疗等多个特色技术的开展。其所在科室也取得突出成绩,受到院领导及业内同仁一致褒奖。
从细微处入手,以治根本为关键。赵建华在诊断疾病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由表及里找寻患者的症结所在。一次,一名进食困难的患者慕名找到赵建华求治。经了解,该患者3年来进食量极少,体重迅速减轻,已危及其生命健康。患者在国内多家医院求诊,但发病原因却始终无法查实。在了解患者发病经过时,家属不经意的一句话,引起赵建华的注意。原来,3年前,患者的邻居因“食管癌”去世。这之后,患者开始感觉吞咽东西不适,并愈发严重。找到患者“心病”后,赵建华迅速制订了一个暗示性心理治疗方案,并取得良好效果。仅一周,病人就开始正常进食,且迅速康复出院。
修从医之德,施仁人之术。有一次,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送到医院。经诊断,患者发病不足2小时,符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征。然而,病人及家属都担心风险,希望保守治疗。错过最佳医治时机,患者将面临残疾的风险。赵建华顶住压力,反复与患者一方沟通,最终说服对方。由于治疗及时,病人很快康复。赵建华十分注重病人的心理重建,他不仅会用精湛的专业治病救人,更会用细心与温情,去鼓励患者。每次查病房,赵建华总会握住病人的手嘘寒问暖一番,然后再询问病情。临走时,他会鼓励病人勇敢面对、建立信心。
待人温和,将心比心。曾有一名老年性痴呆患者,彻夜不眠地吵闹,一家人都备受折磨。老人送到医院后,赵建华给予了细心照顾。看到患者的儿子陪护时疲惫不堪,赵建华又安排人找来一张陪护床,安排其躺在患者身边休息。赵建华还特意交待医护人员,要多关注患者夜间情况。一系列的暖心安排,让患者家属非常感动。
医学之路的探索永无止境,赵建华的求学精神也是坚韧执着。2016年,赵建华接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邀请,去享誉盛名的神经疾病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远在异国,父母妻儿谁来照顾?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赵建华犹豫不决。最终,在家人和领导的支持理解下,赵建华决定去往美国。在国外深造期间,赵建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仅1年,他所承担的博士后课题就提前完成。而且,赵建华的研究成果还与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联名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回国前,美国导师极力挽留赵建华,许诺为其提供职位及优厚待遇。赵建华却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并继续扎根临床一线。
面对一些棘手病例,赵建华常思创新破解之道。“借助国外先进科研条件,开发咱们的治疗技术手段。”曾在美国深造的赵建华,冒出了“取彼之长为我所用”的想法。2018年,在多方支持下,赵建华与美国哈佛医学院联合建设的河南省老年性痴呆神经修复国际联合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通过该国际合作平台,赵建华与美国导师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并迅速提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