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秋香

宋雪梅(辉县市)

秋香拿着手机在屋里徘徊着,犹豫着要不要给姐姐弟弟妹妹们打个电话,来帮她薅花生。她实在忙不过来了,大块地机械能进地,西地一小块5亩地里有积水,需人工一棵棵薅起来,再扛出去。她不知觉地叹了口气,唉,今年这鬼天气……

2021年这个秋天呀,真是不同寻常。“7·21”特大暴雨一下就是几天,洪水像猛兽一样在共城大地上横冲直撞,更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奔腾不息。共城大地一片汪洋,成了泽国。道路冲毁,桥粱冲断,小区进水,车辆被泡。农村老屋坍塌无数,树木东倒西歪,沟壑满灌,庄稼地里到处积水。地下水位高,浇地用的机井,井水汩汩往外冒,地里的水没处排,也洇不下去。

不知道为什么,老天像是被什么人得罪了一样,不肯罢休,在接下来的月余时间里又连着几次秋雨,给人增添了不尽的烦忧。

秋收时节,人们只好穿上雨靴、皮裤,拿着洗衣盆、编织袋,去地里掰玉米薅花生,人拖肩扛,往外抢收。更有人别出心裁,用上了无人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怎样也不能让一季的辛劳打了水漂。

秋香的村子地处丘陵地带,地势有高有低,地块有大有小,有远有近,地是沙土地。她家种有80亩花生,分好几块。村西河道边那5亩地,让她心急如焚。站在地头,瞅着眼前泡在水里随着波纹摆动的花生秧,再望一眼路上川流不息的在国庆假期到处游玩的人们,她愤愤不平,为什么城里人能优哉游哉地享受带薪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自己同样是人,同样是国庆节,为什么却要在这里作收秋的难。

她家原本只有40亩地,不知从哪年起,村子里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大块大块的耕地撂了荒。她老公和儿子也出去了。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秋香,打心眼里稀罕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找到几家,承包了几十亩。就这样,她春种,夏管,秋收,在家里照顾老人照看小孩,啥也不耽搁,遇到好年景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对此她也心满意足。可今年这个飘香的季节,多雨的天气,她犯了愁。她想请亲戚来帮忙,又不好意思开口。

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在城里工作,姐姐和妹妹在农村,都种有地,秋天谁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更何况今年这样的天气。想想这5亩水泡地,如果自己一颗颗地薅,啥时候薅完她心里也没底。再不薅,花生就要落地里了。她想了又想,犹豫着拿起电话,放下来,又拿起,鼓起勇气给自己的姐姐弟弟和妹妹打电话:“西地5亩花生地里有水,没法儿收,我不要了,你们过来薅薅拉走吧。”

电话里,大姐说俺家玉米还泡在水里呢,哪有心情去?二姐说俺家的玉米刚从地里“捞”出来,去不了。弟弟说在厂里加班没空去。小妹说村里好不容易弄来一辆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明天得排队挨号去。

秋香见兄弟姊妹都没空儿来,都不要,一咬牙,一狠心,发了个朋友圈:洪村秋香家5亩水泡花生地,顾不过来不要了,谁要谁来刨。一时间,她的微信成了热线。有问真的假的,有问地址在哪,有让发具体位置的……

次日清晨,她到西地一看,地头停满了各色车辆,地里黑压压一片,劳动场面很是壮观。有一家几口来的,有骑行来的,他们穿着雨靴,顶着凉风,争先恐后地薅着花生。真是人多力量大,花生到晌午头就薅完了,男的扛着,女的抱着,一趟趟,往返着。

秋香见地里花生薅完了,就骑上电车向家的方向驶去。

累了一响的秋香回到家里,腰酸背疼,手脸没洗,饭也顾不上做,往沙发上一躺就不想动了。迷迷糊糊中她听到一声声 “香姐,香姨……”“快出来卸车……”的呼喊声。她腾地一下从沙发上弹了起来,一个箭步冲到门外。只见几辆满载花生的汽车一字排开停在了她的门前,众人正冲着她甜甜地笑。她鼻子一酸,一股暖流涌向心间,顿时眼泪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