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坚持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我市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 陈卓

2021年12月31日上午,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新乡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新乡市坚持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民心工程,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持续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省信用建设工作最新要求,积极作为,攻坚克难,采取有力举措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不断完善信用建设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制度文件,全面涵盖信用信息归集、信用监管机制、失信约束惩戒、信用应用等内容,有力保障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规范开展。设立市信用中心,专职负责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新乡”门户网站管理,推进信用信息征集、交换、发布和使用管理,提供信用信息公开、查询、共享服务。

持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力度。我市市县两级信用信息平台已全部建成并互联互通,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下信息项全覆盖,确保各类信用信息数据应归尽归、准确有效、更新及时、有序共享,为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制度。我市累计梳理可实施信用承诺事项296项,归集主动公示、容缺受理、审批替代、证明事项、行业自律、信用修复等6类信用承诺,不断优化政务审批流程,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政务服务。

强化应用事中信用评价结果。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探索建立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依托新乡市信用信息平台,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公共信用记录进行量化表述,客观反映企业主体综合信用状况,为开展信用监管、创新信用应用服务提供重要支撑。

建立完善守信激励机制。联合奖惩系统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政务服务平台、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平台、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市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47家市直单位实现了数据对接及功能嵌入,不断提升联合奖惩效能。积极探索“信易+”应用场景,加大对诚实守信主体的激励力度,为守信企业提供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享受公共服务便利、优化行政监管安排等激励措施。

全面开展失信专项治理。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积极推动失信专项治理,规范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对于违法失信严重被纳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在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车辆过户、出入境管理等各项公共服务中全面推进“逢办必查”“逢报必核”,提高市场主体失信成本,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

持续提升群众信用意识。以《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举办“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百城万店无假货”等系列诚信宣传教育活动,2021年以来,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着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2021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创新突破,再创佳绩,努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全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高,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现。

信用平台改造顺利完成。推进新乡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升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建设完善信用应用支撑系统,新建自然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信用监管”系统、合同履约监管系统、“信易+”应用系统、“大数据+信用应用”系统和新乡市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系统,开发信用综合评价功能,为信用监管和信用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信用信息归集水平不断提升。市县两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全部建成并实现互联互通,各方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归集各类信用数据4.1亿条,“信用新乡”网站公开“双公示”信息108万余条,累计访问量130余万次。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开展。持续强化行业信用监管工作落实,将公共信用评价及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相结合,推进生态环境、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粮食生产、污染排放等42个行业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对诚信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加强监管”。

信用承诺类型全部覆盖。全市归集信用承诺信息367万余条。全面涵盖主动公示、容缺受理、审批替代、证明事项、行业自律、信用修复等6类信用承诺,在政务审批各场景下向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我市还积极创新信用应用,深入探索“信易+”应用场景,着力在企业融资、行政审批、医疗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率先突破,推进“信易贷”“信易批”“信易医”等20余项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构建“诚信受益、信用有价”的社会氛围。同时,我市还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着力在信用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如何打击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了什么措施?

市中院执行局副局长史延丽介绍,被法院强制执行的人和企业,如果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判决,人民法院就可以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如果未按指定期间报告财产,或者使用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执行或者转移财产、隐匿财产规避执行,人民法院即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对其拘传到场;对冲击法庭、辱骂法院工作人员的,依情节可以对其罚款、拘留;如果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的,情节严重的可依刑法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021年度,新乡两级法院共新收集案件46346件,执法41445件,执行到位金额31.51亿元。2020年收案28305件,增加了将近40%(18041件)。同时,加大对《河南信用条例》的宣传;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待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对待受洪灾的企业和个人,设置履行宽期限,发布预处罚通知书,给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加强对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人民银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牵头”单位,在推动我市征信体系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人行新乡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李新民介绍,近年来,市人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市发改委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牵头”部门作用,扎实履行国务院赋予的“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职责,秉持征信为民的基本理念,不断深化征信体系建设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化征信为民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目前辖区共设有自助查询网点19个,布放自助查询机29台。2021年以来,全辖累计受理个人征信查询27.8万笔,企业征信查询7661笔。

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经为全市113.83万户(含长垣市)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农户覆盖率96.59%。共认定信用乡镇5个,信用村815个,信用户55.58万户,信用户占比48.83%。农户信用报告已逐步成为农户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农户信用贷款能力显著提升,据河南省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不完全统计,全辖农户贷款累计发放59569笔,其中信用贷款15125笔,占比25.39%。

高效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2021年以来,累计注册用户187个,促成融资交易147笔,融资金额达到118.88亿元,同比增长76.78%。同时,积极推进供应链融资业务,推动核心企业系统对接平台,丰富核心企业上下游链上企业融资渠道,目前已经筛选并推动辖区新乡县及卫辉市的两家企业达成系统对接平台意向。

新乡市如何做好市场监管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文芳介绍,2021年,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在市场监管领域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实行告知承诺制,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以来共办理涉及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代替各类证明性文件的行政审批1288件;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将行政处罚、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等信用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强化信用监管,扩大社会监督,促进企业诚信自律。通过与联合惩戒部门系统对接等方式,落实联合惩戒。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方法。对一般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常态化跨部门联合抽查;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激励企业重塑良好信用。严格落实国家总局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信用修复机制在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依法诚信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失信主体自我纠错,依法依规实施信用修复,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诚信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