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朱元寨村与朱元璋

口述:朱东美 整理:付亚菲

在封丘县城西南二十里,有一个看起来不起眼却有着不平凡来历的村子——“朱元寨”。相传,朱元寨这个村名的来历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填饱肚子,他什么苦都吃过,甚至还做过和尚,讨过饭。有一年,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又闹饥荒,他逃荒要饭,辗转来到了河南。这天,他感觉身体忽冷忽热,精神恍惚,可能是得了伤寒。朱元璋想到自己人生地不熟,身无分文,可能过不去这个坎儿了。他生怕自己将病传染给别人,便躲在黄河北岸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废弃的瓜庵里,一阵清醒一阵迷糊。

这天傍晚,突然从外边闪进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朱元璋告诉他,自己患上了一种可怕的病,会传染人,让他赶快离开。哪知小男孩却笑着凑过来说,自己一个放牛娃,从小吃百家饭长大,没爹亲没娘疼的,早死早托生。朱元璋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一个要饭的还不想死呢,你小小年纪,啥福都没享过,可得好好活。”小男孩觉得这是个好人,就想救他一命。于是,每天都来给朱元璋送吃送喝,陪他聊天,还从一个道士那里给他弄到了一服治疗伤寒的草药。在小男孩的细心照料下,朱元璋的气色一天天好了起来。

有一次,这个孩子又来送饭——咸面汤煮黄豆,这是朱元璋最爱吃的饭,也是小男孩专门让村里人为朱元璋做的。由于小孩生怕朱元璋饿着,走得慌张,进来时不慎绊了一脚,罐破了,汤洒了一地。小孩忙说对不起,并说自己回去重做。朱元璋说不用了,汤洒了豆还在。于是小男孩把豆捡起来,放在朱元璋头天喝剩的中药汤中。大约浸泡了一个时辰后,朱元璋连汤带豆一并吞下。之后,出了一身大汗,说也奇怪,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三个月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朱元璋就要离开这个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了,但他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自己的救命恩人姓甚名谁。临别时,他问了那个男孩,方知旁边那个村子叫朱寨,小男孩名叫朱逢六。朱元璋感激不尽,当场表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日后自己一旦出人头地,定要报答小男孩的大恩大德。一席话说得小男孩捧腹大笑:“你一个要饭花子何时能出人头地?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那样,你又怎肯认我这个放牛娃?”朱元璋呵呵一笑说:“他日,一旦我发达的话,你只要一提起你曾帮我捡豆吃,我就会记起你!”说毕,朱元璋告别小男孩,回老家去了。

若干年后,朱元璋做了皇帝,小男孩也长成了男子汉。当他获悉自己昔日救过的叫花子就是当朝天子时,便去找朱元璋。小伙子心眼儿活,走到皇宫门口,他再三琢磨:如果照实说,门官肯定不让进,那样也有损当今圣上的龙威,还不如这么办……

于是他大大方方地找到门官说:“快去禀报皇上,就说他同村的故友,近亲本家朱逢六看望他来了!”一听说是皇上的近亲,门官哪敢迟疑,赶忙进去通报。朱元璋听说有故友来访,满头雾水,但碍于面子,他只好下令让来人进来。

望着眼前这个彪形大汉,朱元璋打量再三,也没辨出他是谁。朱逢六却认出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皇上,正是自己救助过的那个落魄不堪的要饭花子。他赶忙叩拜,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同村故友,近亲兄弟朱逢六敬颂圣安!”一听对方在朝堂上与自己称兄道弟,朱元璋便想,哪里来的骗子,竟然骗到我头上了,待我挑个破绽置他于死地……

朱元璋说:“平身,这位青年,你口口声声说与朕是同村故友、近亲兄弟,朕怎么不认得你?你姓甚名谁?家在何方?请从实招来,如有半点不实,朕定要治你个欺君之罪!”这话绵中带刚,暗藏杀机,朱逢六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边磕头边说:“皇上您真是贵人多忘事!咱们村叫朱元璋寨。”他一慌张把朱寨说成了朱元璋寨,还冒犯了皇上的名讳,心想这下子自己死定了……

谁知听他这么一说,朱元璋却哈哈大笑:“我朱元璋啥时候成了寨名了,撒谎你也扯不成句!”皇上一笑,朱逢六心里也踏实了不少,赶忙抓住机会说:“哎呀,皇上您真是圣明!当年微臣随驾征战,打破罐州城,活捉了窦(豆)将军……”没等他说完,朱元璋便走下龙椅来到他身边说:“你就是当年帮我捡豆吃的小男孩朱逢六?”“是呀,我就是逢六啊,皇上!”朱元璋赶忙让他起来,让内务府好好招待。席间,朱元璋还拉着他的手说:“朕永远也忘不了黄河北岸的那个村子,那是朕的第二故乡啊!还有那瓜庵、那黄豆粥,还有你——我的好兄弟朱逢六。只是皇帝的名字不宜做寨名,不如去掉一个字,你们那里就叫‘朱元寨’吧!”事后,朱元璋对这位患难兄弟进行了封赏,并让他到河南老家做了官。等他衣锦还乡时,当地官员早已将御笔亲书的“朱元寨”的大牌子竖在了村口。然而,地方官却将“皇恩浩荡,泽被一方,逢六恩典,万世流芳”的圣意由降恩于朱逢六一家人误解为施恩于全村人。因此,每逢初六、十六、二十六,府、州、县地方官员都要到朱元寨来慰问,朱元寨人也少不了要举行谢恩仪式,搭彩门、唱大戏,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来观看,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今天朱元寨逢六大会的民间习俗。

朱元璋驾崩后,朱逢六带领村民为朱元璋建起了祠堂,还修了太祖庙。清军入关后,朱逢六的后代怕受牵连,就拆去朱元璋祠堂和太祖庙,并把村名去掉“元”字改为“朱寨”。1981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黄河两岸,朱寨人顺风而动,重新将村名恢复为“朱元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