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新林
3月31日,记者从新乡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了解到,2021年,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市5.6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市前列。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325.4亿元;新开工项目78个,总投资196亿元,同比增长16.7%;新竣工项目44个,总投资90亿元。金科智慧科技产业园,中纺院绿色纤维项目、茵特赛尔生物细胞应用项目代表新乡市参加全省第三期“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活动。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二次创业”,成功入选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库。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成为全市首家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县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区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全省5个综合窗口运行试点单位之一。持续深化对外平台建设,中欧班列(新乡号)被国家铁路集团总公司正式纳入国家“图定班列”,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6宗,面积近2000亩,新盘活厂房面积约8.5万平方米,成为新乡市唯一一家低效用地盘活试点。新增标准厂房面积约2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累计帮助区内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融资30亿元。
城市建设质效双升。实施总投资14亿元的15个城市建设提质项目,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实施金穗大道(经开区段)、纬七路等覆盖区内主要干道的13个绿化项目,总绿化面积超过83万平方米,城市“颜值”“绿值”进一步提升。
发展环境更加优良。严格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区级问题办结率全市第一。
政治生态始终向好。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开展专题培训、红色观影、祭奠先烈、体验教学等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深入推进“三重一大”“小金库”和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活动,发现各类问题30条并全部整改到位。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查办各类案件11件次,办结率100%。
2022年是全省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经开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年,经开区将实施五大行动。
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2+1”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各产业园建设,整合要素资源,创新服务平台,确保全年实施项目不少于100个,总投资500亿元以上。
实施开放能级提升行动。围绕中欧班列(新乡号)进一步丰富线路、增加开行频次,积极对接河南省物资集团,加强协作,做大做强欧洲线路,扩容经济圈、扩大朋友圈。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工作,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影响力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确保出口中亚、中欧、东盟班列全年不低于200列。加快推动中外合作园区,自贸区联动片区申建工作。
实施要素保障强化行动。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地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新收储工业用地不低于1000亩,确保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无延迟、零障碍。大力推行“亩均论英雄”,按照分层、分步、依法、有序的原则,全面推进“五未”土地整治,确保新盘活土地不低于2000亩,优先保障新落地项目。
实施基础配套完善行动。新建兴业街、正兴街等9条道路,打通广达路、广源路三条断头路,协助做好科隆大道东延工程。完成经八路高速口及沿线绿化,完成李胡寨引黄调蓄工程绿化提标及海绵化改造,完成2处不少于6公顷的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化,以及新建1000平方米屋顶绿化的目标任务。推进彩虹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大杨庄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北张兴庄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副中心”。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管理,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实施“承诺制+标准化”模式,实现“全承诺,拿地即开工”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实施“一码惠企”平台企业健康码改革,加大“免审即享”政策宣传和无感兑现力度,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