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坛后村的由来

□柳珺(新乡市)

坛后村位于新乡老城邵公桥以北、千佛堂以西、劳动街以东、中原路以南这片四四方方的地面上。

儿时的记忆里,村中间是一汪水塘,塘水碧绿清澈,塘中间常常会泛起大片大片的水花。我对水花好奇,便问外祖母,老人家一脸庄重,说塘下有神龟,塘水少了便会翻过身儿,让满满的塘水滋润村里人们的生活。

  说这话时,老人家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溢满了敬畏和虔诚,就像小时候我每每受到惊吓,老人家固执地拖着盖有我衣服的扫帚在卫河边为我喊魂一样。

  就这样,在老人家的精心呵护下,我从她手掌心里的伢伢幼子,成了一名驻守过青藏高原的战士。同时,我也明白了老人家对村中水塘里神龟翻身的描述只是她对大自然由不解到敬畏而产生的一种朴素的认知。

  其实,坛后村是由于地处“邑厉坛”身后而得名。元末明初,战事连绵不断,大量平民和兵士死亡,面对众多亡魂,朱元璋设坛亲祭将士、平民。洪武三年(公元1370)十二月,厉坛制度确立。国祭谓之泰厉、国厉,府州祭谓之郡厉,县祭谓之邑厉。据明《正德新乡县志》载,在老城北门外“与邵公桥相对”设坛,制高三尺,共三座。东西南北各二丈五尺,门一座,宰牲房三间,祭文碑一通,碑亭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