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自亮(长垣市)
偷得闲暇,又来到这座小园。说不上什么原因,开始喜欢夜晚,总觉得夜晚比白天更有味道。白天一切都太真实,太直白,让人产生不了诗情画意。而美总是生于朦胧,生于神秘。夜晚,就是一首朦胧诗。
索然无味的地方,因为夜色就风情万种。
而今,朦胧昏黄的夜色中,我来到了如意园。一座安安静静的小园,处子一样透着娴静,透着安然。北门口,一汪水边环绕一圈黄色的灯光,灯光投影在湖面上,点点晕黄的光微微漾动,有着无限的情韵。
一阵阵悠扬的萨克斯传来,一曲曲熟悉的老歌,缠绵悠扬的旋律,让空气中沉浸了丝丝诗意。沿湖边走着,空气清爽,缕缕的虫声扯劲儿叫着,秋天的夜,太静谧,这虫鸣,让这夜不那么空。前面是一片水塘,水塘里密密长满了苇草。这些苇草,垂了身子,还在回味夏的心事。
草比人高,沿中间栈桥,慢慢走着,一下子就浸淫在一种草木的氛围之中了,抚抚两边的苇叶,叶片如刀,剪碎夜的空寂,剪出一地灯光凌乱的碎影。偶尔有几声鸟啼。看着旁边的老树,有的虬曲嶙峋,有的仄卧横斜,有的挺拔苍劲。就想起以前,初次来这里时的惊诧,写过如意园大木记,这些树,都是原来村落边的野地,自然生长的,带着野性,僻处一寓无人问,而今又成了公园一景,成为这人工修饰雕琢的公园难得的带点野味的景点了。草木是清明的,人常常为欲望所惑,而迷了双眼,焦苦不已。人哪里有木之智呢?
独爱此寂,踽踽的心事也慢慢平静下来,沸腾的欲望也变得有点平静了。忽然就明白了古人为何那么爱这幽园,他们念念不忘,心中总有一个田园梦。或是归隐田园,或是隐居田园。陶渊明更是辞官挂印,也要“归去来兮”。是因为这田园是生命自由的舒展,是心灵放松的空间,是对田野乡情的呼唤。
而今,匆匆忙忙的世人,有谁去欣赏这分幽寂,去感受这分风情呢?我这样感慨着,漫步在小园,呼吸着草木的气息,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欢喜。我喜欢草木,我对家乡的草木都有着一种难舍的情怀。看到那些树,就觉得有一种乡愁的气息。
如意园,好久不来了。你若中年妇人,越发丰腴,越发妖娆,在这里,能听到草木畅快的呼吸,能感到秋虫的鸣唱,这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相生长,竞相嬉戏的天地。这样的天地,我们人走过,就像一阵风一样。这里,它们才是真正的主角。
我悄悄走过,看着那一片斑斓的灯光,就像祥云一样,彩霞一样。小园,疏远你久矣。还要常亲近你,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才能得到心灵的舒展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