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蕊) 10月28日,记者了解到,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新乡试验基地进入了最忙碌的季节。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科学家和工人们亲手播下小麦种子,记录生长过程,为育成更多优质小麦品种打好基础。
据了解,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新乡试验基地,位于我市新乡县七里营镇,该基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进行棉花、小麦等农作物抗病虫育种、有害资源收集鉴定等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发展为一处1100多亩的大型农作物科研基地。
在这里,常年驻扎着20多个农业科研团队,进行不同的项目研究和试验,如种质资源鉴定、新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每年秋播季节,都是这里最繁忙的时刻,科学家们带领着研究团队、学生,和当地的农民一起,播种试验用的小麦。
试验田不同于大田种植,许多小麦材料每次只播种很小的面积,甚至有的只播种几株,所以无法实行机播,只能使用人工一粒粒种植。 不同团队的科学家们,带领着当地农民,在地里划定每一种材料的种植区域,插上标记,播下种子。这些工作耗时漫长且劳动强度很大,整个播种季需要很多人力,不少当地农民接受雇佣,常年在基地中工作,协助科学家们种植。
小麦品质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团队成员、作科所研究员张勇介绍,就在这个新乡试验基地,曾经培育出全国推广面积排名第三的小麦品种——中麦895,最高年推广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张勇和他所在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一种优质小麦品种中麦578的推广和研究。中麦578是强筋小麦,可用来制作面包等产品,在我国年推广面积达到550多万亩。
据悉,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我国是小麦种植大国,也是小麦育种强国,我国小麦品种100%自主,得益于多年来科学家们的工作。 目前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新乡试验基地,新的材料仍在不断创制之中,在未来,这些材料可能会育成更多优质的农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