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不要耽误于等待

杨岗喻(郑州市)

近段时间,生活被时不时按下暂停键,就像拥挤的十字路口,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时间过去了很久,车却是没走多远。工作不等人,抓紧利用可以外出的时间,把手头承担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居家办公模式正式开启。每日计划表上开始排满了要做的事情:收拾凌乱的书房、筹谋搁置的计划、翻阅未拆封的书、梳理修改未完成的论文等,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时间可自由支配,内容可自由安排,时间节奏自己把握——不再“赶”故而变得有点“闲”,此种境遇,不如有“空”要“填”不要“闲”。

其一,精神不能“空”。毕业十年,回过头看,会有许多不如意的时段,论文被退稿、工作有变动、考试被延期等等,一时的失落在所难免。这些事若不能正确对待,则会变成精神之“空”,成为束缚前行的包袱。何以“填”之?躺平当然不可取。曹操诗云:“失晨之鸡,思补更鸣。”说的是雄鸡本应按时报晓,但因故“失晨”,错过了时机,然而旋即思而补之,同样发出了嘹亮的啼鸣。在时间长河中,都会暂时遇到“失晨”的境遇,其实,“失晨”并不可怕,只要有志于“思补”同样可以“更鸣”。已经失去的不妨让它远去,至少不要耽误于等待。

其二,阵地不能“空”。要有阵地意识,方能“广积粮高筑墙”,站好自己一班岗。阵地本意为军队为了进行战斗而占领的位置,引申为工作、斗争的场所。居家之前工作节奏“5+2”“白+黑”是常态,疲于处理应接不暇的各项工作,高强度下“阵地”虽在,也是疲态尽显、外强内“空”。何以“填”之?磨刀不误砍柴工,更何况这会儿不需要砍柴。经验告诉我们:需求是动力,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因地制宜,完善自身。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电影《长津湖》中,七连接连守住一个个阵地,打退一次次进攻,为全局胜利增砖添瓦。对于个人来说,也应处处要有阵地意识,牢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守好这“一亩三分地”,用每个小阵地的出新出彩为人生的大阵地增光添彩。

其三,时间不能“空”。信息海量化时代,时间显得尤为宝贵。过去是“心在哪里时间在哪里”,现在是“时间在哪里心在哪里”。数字时代的媒介质效被进一步放大,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被数字赋能,享受数字时代的便捷,必然承受信息的狂轰乱炸。时间流转分秒不停,每天的时长相同,厚度则有实有空。何以“填”之?首先学会甄别,越是信息如山,越需要精挑细选。树立精品意识,把握目标导向,有选择地去做信息减法,路上风景虽美,但终点的景色更美。区别在于,时间上多一点投入,就多一分收获,把时间用到刀刃上,每向前的一小步,都是前行的一大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切莫身入宝山一时快,空载而归道奈何。

计划赶不上变化,用来形容当下是再贴切不过了。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学会面对不确定,学会适应不确定,学会在不确定中完成确定的目标。每一个终点都会有开始的地方,勇于开始,敢于迈出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享受每一次突破带来的成长、收获和成就感。你会发现,在时间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的厚度已然成薄发之势。已经过去的昨天不要因“失晨”而消沉,正在行进的今天应以“失晨”而“思补”迎头赶上,才能书写出明天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空”要“填”不要“闲”,工作学习生活中本就不缺少“空”,就像生活中不缺少美一样,在于缺少发现,真正学会“填”“空”时,便不再感觉到“闲”,或许还会想到如何让自己“忙”起来!做好每一道“填”“空”题,变“闲”为“忙”,高质量的精神面貌才会如出水芙蓉,清新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