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又到冬至

□陈雨(新乡市)

又到冬至,这个时候正是我故乡最冷的时间。故乡是典型的北方小镇,在人们心中,冬至才是冬天真正的到来,才开始数九寒天。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与夏至相呼应。在人们的记忆里,冬至过后便是数九寒天的最冷的开始,也是冬天的真正开始。冬至又称“冬节”、“贺冬”。

冬至最常听到的俗语是“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预示从冬至开始,昼长夜短。还有“冬至到,吃水饺”,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有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冬至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每天填充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描写了一幅冬天的美丽画卷。

最让人记忆深刻、念念不忘的是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直记忆在我的脑海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唐朝杜甫《小至》里的名句,写出了冬至与新春的相连。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的印象中,冬至与新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冬至开始,日子里就有了喜庆的味道。

从冬至开始,吃罢冬至饭,除了一天长一线,更是有了对新年的期盼。故乡的集市已开始比以往更加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小商小贩会聚这里,新年的商品陆续上市,农户人家把新出的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红薯粉条、绿豆粉皮、花椒、茴香等拿到集市买卖,整个冬天农村的繁华无恙。

冬至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在北方我的故乡,把吃上一顿饺子作为一种时尚。一顿团圆饺子表达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深情,是对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尽管现在人们的生活不缺饺子。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扎根延续,仿佛是一个线索,与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一脉相承贯穿始终,串起了美好的日子。

冬至过后,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在外工作的人已开始盘算回家的日子,冬至是新年的钟,告诉在外打工的人,在外工作的亲戚朋友,家人已在村口等你还乡,等你回家过年团圆。

冬至一大早,我就在母亲“当当”的剁饺子馅声中醒来。还不到下课的时间,同学们就开始盼望着、等待着放学钟声的敲响,急着回家吃冬至饺子。

吃过饺子,每天就开始掰着手指计算,离过年还有几天。数着数着,大街小巷就渐渐听到了鞭炮声,一天比一天响,年味一天比一天浓……

时光有序,岁月轮回。在我们的心中,冬至不能走远,因为这一天是冬天的象征,是一年的结束。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冬至是新春的留白,河里冰结满,空中雪无眠,家家共团圆。